為什麼有了錢和房子,你還不幸福?

2019-10-31     時代郵刊

01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追求幸福讓眾生殊途同歸。那麼,到底什麼是幸福?

古往今來,關於幸福的定義,可以說眾說紛紜五花八門。當我們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有的時候,可以從「它不是什麼」來推斷。

首先,幸福不是金錢。

金錢肯定是萬分重要的。當然,貧賤夫妻百事哀。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金錢和幸福有密切的相關性。

但是,隨著溫飽的滿足,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就脫離了金錢增加的軌道。也就是說,金錢成倍地增加了,相應的幸福感,卻並沒有成倍增加。

國外的研究發現,百萬富翁和街頭的乞丐,感知幸福的比例差不多。到我的心理診所來諮詢的訪客中,有些人婚姻關係亮起了紅燈。

他們說,我們無比懷念以前沒錢的日子,那時候,我倆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兩個人一起打拚,樂在其中。

現在呢,房子有了,錢有了,可是話沒了。兩個人的心越離越遠了。

這是怎麼回事啊?是哪裡出了問題啊?看來,不幸福有時和金錢有關,但有了錢,幸福並不能自然而然地降臨。

02

其次,幸福不是高科技。

談及科技與幸福的時候,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幾乎都以為它們是相關的。有了更多的新科技,人們就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這個論點粗看之下很有道理。因為有了空調,人們不再受酷熱。嚴霜之苦,安逸舒適,自然多了幸福。

2009 年7 月,北京酷熱,有一天我看到報紙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一位產婦說,我剛生了寶寶,我們這一帶停電了,寶寶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裡,受了大罪了,這可怎麼辦呢?太痛苦了!看了這封憂心忡忡的讀者來信,我就想起我孩子也是生在7月,那一年,北京也是酷暑。當然沒有空調,不過,也安然度過來了,好像並沒有產生嬰兒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裡就不能生活的顧慮。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科技不但沒有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反倒讓人變得更敏感、更弱不禁風了。有了火車,人們朝發夕至,免了鞍馬勞頓之苦,快捷安全,自然幸福感提高。有了電子郵件,人們手指輕點滑鼠,無數思念和信息頓時抵達,自然幸福感提高。

較之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人類,如今的我們似乎幸福到了天上。事實果真如此嗎?不然。今天的人們並沒有比以前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既然幸福不是錢,不是高科技,那麼,幸福是不是長壽呢?

03

在中國古代,「福壽祿」三足鼎立,可見這三樣不是一種東西。福是福,福與禍相對,無禍便是福。壽呢,指的是活得長久。祿,指的是古時官吏的俸祿。

現代人認為:生命不在長度,不在數量,而更要重視質量,重視它的寬度和深度。現在,我們還要探討一下——「福」是不是多子多福?這一點,估計現代人會馬上給出否定的答案。

孩子並不直接等同於幸福。如果是那樣的話,比人具有更強繁殖力的動物就更幸福了。比如魚和蝦甩子一次可以達到幾十萬,你能說它們比人類更幸福嗎?其實,越是低等動物,它們面臨的生存環境越是險惡。為了保證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種族不滅絕,它們就進化出了大量生殖的本能,這和幸福的確沒有多大的關係。就算是在人類社會,多胎的家庭也不一定更幸福。

我們繞了半天圈子,現在還是回到主題上來,一探究竟。幸福到底是什麼呢?

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女人,曾經在這個問題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則報道,說是西方某都市的報紙,面向社會徵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題目的答案。來稿踴躍,各界人士紛紛應答。報社組織了權威的評審團,在紛紜的答案中進行遴選和投票,最後得出了三個答案。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權威們的表決,發布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單。記得大致順序是這樣的:

第一種最幸福的人:給孩子剛剛洗完澡,懷抱嬰兒面帶微笑的母親。


第二種最幸福的人:給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術,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


第三種最幸福的人:在海灘上築起了一座沙堡,望著自己勞動成果的頑童。

從那時起,我開始審視自己對於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訓練自己對於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個自幼被封閉在黑暗中的人,學習如何走出洞穴,在七彩光線下試著辨析青草和艷花,朗月和白雲。我真的體會到了那些被病魔囚禁的盲人,手術後一旦打開了遮眼紗布時的詫異和驚喜,不由自主地東張西望,喜極而泣的感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j7MKm4BMH2_cNUgm2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