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生,也是黨員,去隔離病區工作義不容辭

2020-02-05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

——來自寶雞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醫生的心路日記

寶雞市中心醫院是全市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2009年入職寶雞市中心醫院的李昭琦,是自願請纓參戰並首批進入隔離病區工作的醫生之一。以下就是他在進入隔離病區前後數十個日夜的心路歷程——

在疫情蔓延擴散的關鍵時刻、特殊時期,我密切關注疫情的進展,但牽動我的心的還是醫院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部署和號召。而我所在的科室目前在崗醫生連同主任、副主任在內只有六人,平時病房和門診的日常工作忙得沒人能休假,人手極其緊張。一邊是抗擊疫情的征戰號角,一邊是人手緊張的科室現狀,我有點猶豫不決。科主任鼓勵我放下顧慮主動請戰,同事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因此,當醫院要成立應急醫療隊時,我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成為首批應急醫療隊的一員。

身為一名有著11年工齡的醫生,我曾參加過2009年醫院甲流一線防治工作。面對這次病毒肆虐,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作為寶雞市中心醫院的一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去一線,義不容辭。我和同為醫生的妻子商量時,我看出她隱藏的眼淚和不舍,她明白我的心思,只是輕輕的對我說:「別忘了每天報一聲平安,我會照顧好孩子的,你不用牽掛家裡。」我能感同身受家人面對疫情時的重重顧慮;我也知道身著防護服,佩戴護目鏡和N95口罩下的呼吸不暢和不吃不喝幾個小時的辛苦艱難。我向年邁的父母隱瞞了實情,只是不想讓他們為我擔心。這些天和我一樣的同仁馳援武漢大有人在,這就是醫生的職責所在,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

作為第一批應急醫療隊,我們11人承擔起對確診患者的救治工作。進入隔離病房後,有感染性疾病科隔離病區負責人杜鋒副主任醫師給予新冠治療方案全方面培訓,病區聶芝萍主管護師防控專業知識培訓,楊建華、張華醫生指導工作流程。我很快就投入抗新冠工作中!

防護服、眼罩、長筒膠靴、橡膠手套……一穿上這套像個太空人的裝備後,8小時都要待在隔離病房,檢查每個患者,時刻關注其體溫、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當被同事們接替下班後,脫下這一身白色「鎧甲」,大家一個個都是滿臉壓痕、渾身濕透。

在這個與外界隔離的空間,有辛勞,但讓我由衷地體會到,隔離---能將病毒傳播途徑切斷,但切不斷的是關愛!

大家參與一線防控工作後,由於長時間戴著口罩,每個醫護人員面部都有壓力性損傷,不少護士的臉上多了水皰、壓痕和損傷,但每一個人都沒有怨言,每天精神飽滿奮鬥在一線工作中,彼此打氣,相互鼓勵。

在這裡,醫護人員也都會親切的用多種方式和患者溝通,給予他們信心,不讓他們感到與世隔絕的絕望,向他們傳遞國家、社會、醫院、醫護人員和家人的關心和支持,更用我們實際行動增強他們戰勝病毒的信心。隔著防護用品,說話艱難,我們和患者之間的點頭示意和有力握拳,是最直接最真誠的表達。

疫情無情人有情,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社會各界和醫院的關心和溫暖。醫院發布了黨政工團聯名倡議書,號召全院上下團結一心,積極報名參加到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中來。醫院下達了舉全院之力保重點的號召,竭盡所能把防護設施和物資分配給我們使用。同時,還變著花樣為我們送來肯德基、快餐、方便麵、純牛奶等食品,讓我們備受感動、倍受鼓舞,也為我們做好一線工作解除了後顧之憂。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身後有大家作後盾。

昨天晚上,看到妻子發來兒子寫的日記,剛上二年級的兒子寫得很認真:「爸爸去了隔離病房。我很想念他,爸爸很偉大,報名參加抗擊病毒,我和妹妹、媽媽都很想你,我做夢都想著你回來了。我在家會聽媽媽的話,認真寫作業,看好妹妹,按時吃飯、睡覺,爸爸,你一定要平安回來。」看到這篇日記,我流淚了,但同時感覺小傢伙長大了,懂事了。

對孩子而言,我是父親;對病人來說,我是醫生。疫情面前人命關天,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責任和使命,我想我的孩子一定會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bl_FXABgx9BqZZIRM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