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露三不露,才是不白露

2019-09-09   中醫毛鳳仙

白露,這個時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尤其早晚,會降寒凝露,從體感上講,就已經告別夏天了~轉季的時候是容易感染外邪的時候,也是養生調護的好時候,這個時候要順應天時去調養,才能安然度秋,不懼迭交將至的冬月。

陰氣漸重,滋陰潤燥

1.減苦增辛,行氣驅寒

孫真人《攝養論》曰:「是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飲食中適當增加些辛味食品,行氣祛寒。做飯的時候可以留意多放一點洋蔥、生薑。平時也可以飲用薑茶,暖胃驅寒。

2.熱水泡腳,暖身驅寒

諺語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此時,無論大江南北,都須注意不要受寒。把長袖長褲穿起來,夜裡認真的蓋被子,脾腎陽虛之人尤其要注意。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從白露開始,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能暖身驅寒、增強體質,也有助於睡眠。泡腳時可加入活血祛瘀的足浴粉,更能行氣活血,告別手腳冰涼,迎接天涼的秋。

3.時常搓手,預防感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雙手對搓可以防治感冒、咳嗽、哮喘、氣管炎等,同時有清肺、利咽的功效。搓手的同時,也刺激了手掌大拇指根部肌肉明顯突起處的魚際穴,它是肺經的一個穴位。搓手不但可以緩解寒涼,還可以預防感冒。

白露養生--三不露

1.不露頭

《內經》里講:「頭為諸陽之匯」,我們的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都在頭部匯聚,風邪、寒邪很愛傷人陽氣,在氣溫降低的時候,要注意保護我們的大頭~入秋風大的時候,出門還是建議護好腦門和脖子,戴個帽子或者圍巾,不用太厚,能擋風就足夠~


2.不露腳

俗話講「若要安,腳要暖」,腳上陰陽經交會,分布著70多個反射區,血管和穴位十分豐富,腿腳保養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秋寒秋燥漸重之後,失眠、腹瀉、感冒鼻炎、皮膚乾燥粗糙這些問題也接踵增加,天氣轉涼之後,就不要露膝蓋和腳踝啦,要穿寬鬆舒適的棉襪子了。


白露之後要注重培護腎氣,泡腳的時候可以在盆里放幾顆鵝卵石,一邊泡腳一邊按摩湧泉穴,能夠有更好的安神助眠效果~

3.不露肚臍

肚臍是個重要的地方,而在中醫這裡,它叫做神闕穴,是我們元神的門戶。中醫說它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肚臍受涼,直接影響穿行而過的任脈、帶脈、沖脈,腰腹冷痛、急性腹瀉、痛經,說來就來。




所以說,白露以後,體質虛寒的小夥伴和小朋友、老人,最好貼身穿一個棉質的背心,護住心、腹,也護住肚臍。

白露養生——一要露

說完了不能露的,再來說說要露的,其實就是適當「秋凍」。露臉,主要是凍凍臉,凍凍鼻子。

《黃帝內經》里說:肺開竅與鼻。入秋之後肺臟當令,燥邪慢慢囂張,我們的鼻子就很容易吃苦。俗話講「秋季到,鼻炎鬧」,這個季節過敏性鼻炎、頑固性鼻炎紛紛登上舞台,讓人叫苦不迭。這個時候就適合適當的「秋凍」,凍凍鼻子,提高一下身體對寒邪的適應度,這樣等天氣更涼燥,我們也不容易被病邪算計。

1.冷水健鼻法

先用毛巾蘸水輕擦鼻子和整個臉部,然後將臉浸入冷水,在水裡用鼻子呼氣;呼完氣,抬頭出水,用口吸氣,再入水用鼻呼氣……如此反覆十幾次。

這樣對鼻子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也有利於鼻腔內污物的排出。




2.冷水洗臉

雖然上面說頭要保暖,但臉是可以適當凍一凍的。白露以後可以經常冷水洗臉,可以和上面冷水健鼻一起操作,很方便。冷水洗臉相當於給臉上的血管做體操,能夠增強臉部皮膚的彈性,促進臉部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等到了更冷的冬天,皮膚才不會脆弱到一吹就乾裂爆皮。

溫馨提示:白露養生大家都準備好了嗎?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點擊,記得睡好美容養生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