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落,就在濟源!門票不貴,卻少有人知

2020-06-08   旅遊看河南

原標題:河南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落,就在濟源!門票不貴,卻少有人知

作者丨首席媒體官

在河南省濟源市境內,有這樣一處「國保級」的古建築群落:

其占地面積達86255平方米,不僅有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木結構牌樓建築、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還生長著兩株樹齡超1800年的千年古柏。

這個景點,就是位於濟源市濟瀆大街1396號的濟瀆廟。

提起濟瀆廟,在當地還是名氣較大的一個景點。作為古四瀆中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濟瀆廟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國家重點保護。

不過,對於外地人而言,知道濟瀆廟的人卻並不多,雖然門票不貴,但平日幾乎沒什麼遊客,很多人去濟源旅遊都錯過了。

關於濟瀆廟

據記載,古時濟水因獨流入海,而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為"四瀆"。

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因為生產低下,科學也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便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布雨,關係五穀收成。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為了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而修建了濟瀆廟。自此,歷代皇帝每一年都會或遣使、或親臨濟瀆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據記載,唐宋時期,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之神祭告。而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一直延續到清代,祭祀未斷、廟貌不衰。

而在建築布局上,濟瀆廟也是獨具特色。

其總體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意為"甲天下"。主體建築排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形成了以濟瀆為主、遷延北海、天人合一、四瀆同祭的格局,規格大大超過江瀆、河瀆、淮瀆三廟。

至今,這裡仍現存宋、元、明、清古建築72間,歷代碑刻40餘通,是河南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其中,清源洞府門為濟瀆廟山門,建於明代中期,系三間四柱挑山造木牌樓。該門是一座造型奇特、原構純度高、保留古制較多的明代木構建築,是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木結構牌樓建築。

寢宮為濟水神休憩之所,建於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造。是濟瀆廟內唯一逾千年的單體木構建築,也是河南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在全國宋代木構建築中,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而除古建之外,濟瀆廟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將軍柏、古漢柏兩株千年古柏了。

其中,將軍柏種於東漢時期,高達22米,冠蓋面積達60平方米。雖歷盡滄桑歲月,迭遭兵燹事變,但至今仍以其蒼勁、偉岸之雄姿屹立於濟瀆廟玉皇殿前,吸引著遊人駐足觀賞。

而另一株古漢柏,也有1800餘年的樹齡。兩株古樹可以說為濟源廟增色不少。如果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轉一轉。

自駕線路:

鄭州市——鄭雲高速——晉新高速——菏寶高速——濟源大道——東環路——北海大道——濟瀆大街——濟瀆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