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被武則天鴆殺的太子,葬在河南一小鎮上!雜草叢生,人跡罕至

2021-08-27   旅遊看河南

原標題:傳聞被武則天鴆殺的太子,葬在河南一小鎮上!雜草叢生,人跡罕至

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的緱(gōu)氏鎮,外地人知道的不多,因為名字比較生僻,很多人外地人更是一讀就錯。

但這座小鎮,在當地名氣極大,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是古代「中原四大名鎮」之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裡不僅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也就是古典名著《西遊記》里的唐僧)的出生地,還藏著保存最好的唐代帝陵——唐恭陵。

說起唐恭陵,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但唐恭陵無論是墓主本身,還是陵墓規格都頗具傳奇色彩。今天,小南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座特別的帝陵。

唐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其位於緱氏鎮東北的滹沱嶺上,整座陵園占地面積330000餘平方米,是河南境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完整的典型陵園。

陵,一般為「帝王的墳墓」專用,但是李弘生前卻沒有當過一天皇帝,為何死後卻以帝王規格葬於恭陵?

史料記載,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年僅三歲的李弘便被封為代王,四歲時被立為皇太子,深得高宗皇帝的寵愛與重視,而李弘自身也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

不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弘卻在跟隨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出行洛陽時,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23歲。

關於李弘的死因,廣為流傳的原因有兩種。

其一是被母后武則天鴆殺。在《新唐書》和《唐會要》中,都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

後世持該觀點的理由,一方面是因為李弘深得高宗喜愛,且得到朝野內外讚譽,卻也因此成為武則天掌權的一大阻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李弘與武則天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李弘為兩位異母姐姐請嫁,違背了武則天旨意,以及武則天外甥姦污准太子妃,造成李弘與母后娘家的疏離和宿怨)。

其二則是因為久病猝死。經史家考證,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李弘是死於肺結核病(古稱癆瘵),而不是武則天殺害的。

據史料記載,李弘在被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更是因癆瘵纏身而不能勝任監國重任。因此即便李弘再受喜愛,也威脅不到彼時早已大權在握的武則天的地位。而高宗也自為李弘之死撰寫悼念文字時寫道李弘帶病理政操勞過度,導致病情加重而死。

不過,具體原因為何,至今尚無定論。

李弘死後,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恭陵。

因為朝代更迭,戰火侵蝕,整個陵園多有損毀,大多夷為平地,現存價值最高的為神道。其兩側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翁仲三對、天馬一對、望柱一對,作工細膩,雕造精美,也是目前河南僅存的一組盛唐陵墓石刻。

其中東排第一二翁仲之間,有唐高宗李治親書的《孝敬皇帝睿德記》石碑一通,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因唐恭陵為研究唐代陵寢制度、墓儀規制、喪葬習俗的珍貴資料,故被列為第五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國家重點保護。不過作為陵墓型景點,平時除了周邊的居民偶爾過去,外地前往唐恭陵的遊客很少,不知道你去過唐恭陵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