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
《關於發布就業補貼類政策清單及
首批地方線上申領平台的通知》,
梳理形成了現行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和
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的就業補貼類政策清單,
並匯總了各地線上申領平台。
其中直接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補貼包括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社保補貼、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此外,也有職業培訓補貼、社保補貼、公益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政策。
1 職業培訓補貼
1.補貼對象: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培訓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
2.補貼標準: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根據培訓成本、培訓時長、市場需求和取得相關證書情況等確定。
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以及2019、2020年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參加培訓的,培訓期間同時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
3.申領流程:上述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複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或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下同)等。
人社部門審核後,對個人申請的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資金,按規定支付到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或其他銀行帳戶,由申請者自主選擇,下同)或個人信用帳戶。
4.受理機構:當地人社部門
2 職業技能鑑定補貼
1.補貼對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鑑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不含培訓合格證)的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2.補貼標準: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對納入重點產業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指導目錄的,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3.申領流程:上述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複印件、職業技能鑑定機構開具的稅務發票(或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等。
人社部門審核後,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
4.受理機構:當地人社部門
3 社會保險補貼
1.補貼對象: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的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
2.補貼標準:按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
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對享受補貼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
3.申領流程:上述人員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基本身份類證明原件或複印件、靈活就業證明材料等。
人社部門審核後,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銀行帳戶或申請者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
4.受理機構:當地人社部門
4 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1.補貼對象:畢業學年有就業創業意願並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高校畢業生。
2.補貼標準: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所在學校申請求職創業補貼,應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畢業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或享受低保、身有殘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特困救助供養)證明材料、學籍證明複印件等。申請材料須經畢業生所在學校初審和公示。
當地人社部門審核後,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畢業生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
4.受理機構:當地人社部門
5 一次性創業補貼
1.補貼對象:有條件的地區,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註冊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對貧困勞動力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放寬到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
2.補貼標準: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3.申領流程:由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4.受理機構:當地人社部門
6 現場辦理申領
尚未實現線上申領的地區,通知明確要加快進度,抓緊建立完善經辦信息系統,力爭今年6月底前實現線上辦理。對仍需現場辦理的,要及時公布受理機構、聯繫方式和地址,大力推廣電話申請、郵寄辦理、代辦服務等方式,儘可能實行各類補貼政策不見面申領、一次性辦理。
7 線上申領平台
《通知》提出,已實現就業補貼類政策線上申領的地方,要切實保障線上申領渠道暢通,逐步推動所有補貼事項實現線上辦理。
此外,
「五一」假期加班工資發多少、怎麼算
也不是少網友關心的問題,
計算公式看這裡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放假5天,具體為:5月1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其中5月1日為法定休假日,5月2日、3日為休息日,5月4日、5日為調休日。
根據相關規定,5月1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不可通過補休補償;5月2日至5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若不能安排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如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資的,可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加班費計算小知識
21.75天為平均每月計薪天數
法定休假日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發基數 ÷21.75×300%
雙休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發基數÷21.75×200%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日工資÷8小時
其中,「加班工資計發基數」,是指用人單位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勞動者本人上月扣除加班工資後的工資,但是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