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的「神童」,今年7月畢業了,現在咋樣了?

2020-10-05     錦鯉媽咪

原標題:10歲高考352分上大學的「神童」,今年7月畢業了,現在咋樣了?

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揠苗助長」從來都不是合適的。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龍鳳,出人頭地」,或者說希望自己的孩能夠天資聰穎,成為天才,但是我們都知道,所謂天畢竟是萬中無一,絕大多數人的資質都很普通。

但有的家長卻不這麼認為,「既然孩子不是天才,那我就自己創造一個。」於是各種「揠苗助長」的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9歲開始考大學的女孩張易文。

當初9歲考大學的張易文,現在咋樣了?

在河南商丘,有個小女孩叫張易文,她的爸爸叫張民弢,是一家教育機構的老師,在補課培訓這件事上很有經驗。

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張民弢不知道是相信自己的教學能力,還是覺得自己的女兒夠聰明,他早早就決定自己教育女兒,不讓女兒經歷正常學校循序漸進的那種傳統教育。

在父親的培養下,張易文9歲那年就參加了高考,當然,成比較慘,只考了170多分。但這成績已經讓很多人驚訝了。至少大家覺得,這個小姑娘挺不簡單,畢竟普通的9歲孩子連小學都還沒畢業。

緊接著第二年,10歲的張易文再次參加高考,這次張易文考了352分,雖然也很一般,但足夠被大專院校錄取了,於是她選擇了當地的一所商學院,在17年開啟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張易文的事件被曝光之後,迅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中各種聲音褒貶不一,有人覺得她算「神童」有人覺得她被父親「揠苗助長」了。

為此,人民日報還曾以《人生慎按「加速鍵」》為題發文質疑。更耐人尋味的是,張易文火了之後,其父張民弢多次藉機大肆宣傳自己的教育機構,這種做法讓人難免多心。

不過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年僅10歲的張易文上了大學後,因為年齡問題和周圍同學沒有共同語言,甚至格格不入,畢竟在其他同學眼裡,她只是個孩子。

之後張易文倍感孤獨,性格上出現的問題也愈發嚴重,大學校園生活讓張易文壓力巨大,不過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並在今年7月份,從學校順利畢業。

按照張民弢當初說法,他的女兒「10歲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然後搞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但是現在看來,張易文顯然達不到這個節奏。

如今畢業的張易文並未到社會上工作,也沒有準備考研,而是在父親的私塾里當助教。每個月2000塊的工資,張父說「讓女兒熟悉兩年工作,之後再準備考研。」

現在,這個年僅14歲的女孩,正拿著每個月2000塊的工資,做著助教的工作,她的未來具體會如何,沒人知道。

揠苗助長真的可以培養「神童」?

通過張易文的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張父對孩子的期望有些過高,而且做法也值得深思。

希望孩子努力奮進,希望孩子能成才,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於心急,使用一些不合適的手段,那到頭來對孩子的傷害可不是能夠輕鬆彌補的。

退一萬步講,如果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比如十幾歲就考入各種高等院校少年班的那些神童,他們的父母這樣選擇或許還能讓人理解。

但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拿孩子實踐自己的教育觀念,甚至不惜強行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樣顯然對孩子不利,也不公平。

就像現在的張父,決定尊重女兒的選擇,不非得按照當初自己的選擇來規劃女兒的未來了,還讓女兒在自己的私塾工作,準備兩年後再考慮考研。也不再提20歲博士畢業的事了。

可你如今知道尊重孩子的想法了,當初為啥一意孤行的按自己想法讓孩子10歲高考呢?難道你自己不覺得遺憾嗎?

換句話說,10歲就能高考352分的張易文,如果按部就班的上學,做父母的私下多給孩子開開小灶,正常年齡參加高考考個更優秀的學校其實也不難吧?那樣不好嗎?

說到底還是父親的教育觀念本身就有問題,才會把一個有可能成績優異的孩子,引上了這麼一條「上不上下」的人生道路。就連張易文自己現在也很迷茫。

世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是揠苗助長顯然不合適

1)教育孩子應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當然」然後一拍大腿就不顧一切的按自己的想法去引導教育孩子。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不尊重孩子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況」,操之過急的揠苗助長,最後受傷害的只是能是孩子自己。

2)培養孩子不能只看成績

孩子的文化成績、考試結果固然重要,但還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健康、心理發展、生活自理能力,此外,興趣愛好和社交能力也都很重要。

錦鯉媽咪有話說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天才,在人生路上早早夭折的天才也不在少數,更何況那些人造天才,最後得償所願的又有幾人?根據自身情況,踏踏實實的努力奮鬥才是最正確的人生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OuT-nQBURTf-Dn59E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