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種部隊有多強悍?十四人夜襲大壩,牽制調動上萬埃及大軍

2021-02-19     戰爭史

原標題:以色列特種部隊有多強悍?十四人夜襲大壩,牽制調動上萬埃及大軍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說起特種部隊,大家可能腦海里就浮現出美國大兵那種全副武裝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神通表現。但那畢竟是電影形象,美國特種部隊或許外形夠酷;裝備也許很科幻先進。真正善戰的幾個特種部隊都是在中東熱點地區,因為那裡長年累月進行殘酷的實戰。這其中就有以色列的特種部隊。

(今日的以色列機降傘兵部隊)

戰鬥起因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以後,埃及政府和以色列沿著蘇伊士運河沿岸開始搞起了對抗。為了奪回西奈半島被占領的土地,埃及發起了「消耗戰爭」。埃及人利用突擊隊越過運河防線偷襲以色列軍隊;炮擊以色列陣地;用空軍偵察和轟炸騷擾對方。埃及的各種軍事打擊手段都在騷擾和消耗以色列的資源(以色列國力弱小人口資源少,不能承受長期消耗)。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只能撤退或者妥協讓出西奈半島,而埃及將獲得有利的談判資本條件。

(沙龍和達揚在前線陣地,沙龍一直堅持要搞機動防禦策略)

1968年10月26日,以色列前線陣地被埃及的炮兵狂揍了一頓。結果有15人陣亡,24人受傷。這個打擊讓以色列政府十分震驚,也讓以色列國防部中兩條不同的運河防線之爭停止。猶太人關於蘇伊士運河防線有兩派,一派是以色列國防部總參謀長巴列夫為首,另一派是南部司令沙龍。巴列夫是建議沿著運河修一條壁壘,讓陣地不受埃及人的炮火騷擾,並且把防線推進到運河對岸。沙龍的建議搞機動防禦,在運河的丘陵地帶搞一條8千米左右的防線,如果埃及人過來,就把他們打回去。本來兩派人馬一直折騰不停,現在乾脆因為埃及人的炮擊讓巴列夫的意見占據了上風。

(這就是那條費盡心思修建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線,諷刺的是後來被埃及人用水龍頭衝垮了。以色列人倒霉透頂,這條防線沒幾個小時就被攻破了)

但是要在前線陣地修防線很不容易,因為以色列人的一舉一動就處於埃及軍隊的監視之下。他們至少需要幾個月的平靜時間來搞這個工程。這在當前情況下完全不可能,除非還有一種辦法:在其他方向上搞一個大動靜把埃及軍隊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巴列夫打算在尼羅河縱深地區襲擊戰略目標然後引開埃及軍隊的重兵壓境。剛好在此時,傘兵司令拉菲爾准將被埃及突擊隊的騷擾而煩惱頭痛。他打算用以色列傘兵做特種作戰來襲擊埃及境內的重要戰略目標來牽制埃及突擊隊。兩個人的想法不謀而合,以色列國防部隨之制定了三個戰略目標。

襲擊水壩

以色列選的三個目標都是對埃及至關重要的。它們分別是納賈哈馬迪水壩和水壩附屬的變電站,第三個目標是尼羅河上游的凱納大橋。水壩控制著埃及境內南部地區的灌溉系統,變電站提供給開羅地區供電的關鍵樞紐。那個大橋更不用說了,不僅是尼羅河上的交通要道而且還是埃及獨立以後的第二大政績工程,襲擊這些戰略目標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以色列的情報部門對這三個地方早已收集好相關情報,從守衛目標的部隊人數到建築物混泥土的厚度數據都一清二楚。這些常年積累的情報貌似平常毫無用處,現在關鍵時刻就派上了用場。

(埃及境內的尼羅河大壩,時至今日埃及政府仍然是重兵守衛,他們實在是被嚇怕了)

巴列夫將此次行動交給了拉菲爾准將。拉菲爾則打算使用傘兵旅偵察連,為了確保任務成功,他特意把已經升任營長的馬坦少校重新調回偵察連帶領隊伍。馬坦少校在5天內完成作戰準備,他挑選了13名突擊隊員,連同自己一共14人。接著就是作戰計劃的制定,傘兵們將乘坐直升機在距離變電站5公里以外機降著陸,然後士兵們步行至變電站偷襲。而直升機會在攻擊之前5分鐘在大橋和水壩上安放炸彈。因為對變電站的偷襲會導致停電,安放炸彈需要燈光照明,所以必須在變電站被攻擊之前先進行。

(被炸毀的哈馬迪變電站航拍照片)

從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南端的奧菲爾空軍基地飛到埃及那座水壩需要往返700公里以上航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法制超黃蜂直升機了,以色列人只裝備了7架這種直升機,他們將它全部投入此次作戰。飛機在航程上的時間超過了3個小時,而突襲行動需要90分鐘。這次突擊作戰代號「震撼」。以色列軍人十分具有效率,從10月26日埃及人炮擊陣地到10月31日反擊作戰開始,也不過5天時間。

行動開始

10月31日中午,突擊隊在奧菲爾機場開始整裝待發。國防部長達揚和巴列夫將軍一隊高層也來到機場給這些漢子們送行。因為氣氛太緊張了,所有突擊隊員誤會成這是一次自殺性任務,百分百有去無回。甚至一直到吃晚餐的時候大家都沉默著,那頓飯更像是給死囚吃的斷頭飯。

(法制超黃蜂直升機性能優良,此款直升機中國也大量裝備過)

晚8點半,直升機帶著突擊隊員起飛了,它們以超低空飛行的方式飛越了蘇伊士運河。當飛機進入非洲大陸部分的時候,月光下閃閃發光的尼羅河出現在眼前。飛行時間已經過了70分鐘,距離目標很近了。直升機順著尼羅河來到了哈馬迪水壩附近,馬坦少校第一個跳出了直升機。他立即引導第二架直升機降落,四周夜色沉沉,只有遠處一些貝都因人的營火在閃爍。士兵們在夜色中整隊出發前往變電站。

變電站周圍是一圈高牆,埃及人不是毫無防備。就在馬坦少校正在組織士兵翻越牆壁時,被驚動的埃及守衛過來查看。他高喊著:「誰在那裡?」馬坦少校抬手就用烏茲衝鋒槍把他斃了。其他守衛紛紛沖了出來,已經越過牆頭的猶太人用手中的衝鋒鎗把對方打成篩子。另一些以色列人馬不停蹄地衝上去安放炸彈。守衛沒被完全肅清,一些人還在崗位上頑抗。傘兵們逐漸把殘敵擊斃,畢竟是專家,埃及人不是對手。此時炸彈已經安裝完畢,馬坦少校最後檢查了一下起爆裝置帶領士兵們迅速撤出了變電站。一聲巨響,那些人馬被爆炸氣浪掀翻在地。變電站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熊熊火光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超黃蜂直升機也已經來現場接應突擊隊員們撤退,這是平日裡訓練有素的結果。

與此同時,直升機也在水壩和大橋上安放了定時炸彈。引爆地點都是以色列的工兵專家們精心選擇的重點。直升機安放完炸彈以後再次起飛,但沒有走遠,他們在附近盤旋觀察著結果。晚10點整,炸彈按時爆炸,水壩和大橋被炸得地動山搖。直升機觀察到滿意的結果以後才返航。

結局

次日,以色列偵察機特意飛到這塊地區進行拍照。他們發現大橋已經完全崩塌,沒有修復的可能;變電站被摧毀,首都開羅現在大面積停電中;水壩的破壞不是很嚴重。但特種作戰達到了預期目的。埃及政府被嚴重震動,軍方也被迫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國境內。以色列人能深入後方几百公里遠的進行偷襲,今天能來明天也能來。後方和前線有什麼區別?下次他們會襲擊什麼目標?因此埃及政府被迫把前線上萬人的部隊撤到後方重要戰略要地重新組織守衛警戒。經過這麼一鬧,前線倒是安靜了。埃及的炮擊沒有了,以色列人趁機修建了自己的陣地防禦工事。最後運河東岸修起了一座強大的防禦壁壘,這就是巴列夫防線。

此次特種作戰,以色列人僅僅出動了幾架直升機和十幾個突擊隊員。戰鬥的規模也微不足道,但造成的結果是戰略性的。除了保障前線陣地修建鞏固,還直接把埃及人嚇成驚弓之鳥,上萬人部隊被調往後方,耗費無數精力去守衛戰略要地,前線反而空虛。特種部隊作戰在戰略任務上特殊意義就在於此。參考資料《特種部隊》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vsfuXcBMMueE88vvr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