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的問題總是有許多,家務事,消費觀,育兒觀等等方面,媳婦經常回娘家也是其中一項,大多數婆婆都不太願意婚後媳婦和娘家人走得太近了。
許多婆婆認為,媳婦嫁過來了就是自己家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了,總回去就是心思沒花在自己這個家上面,還有,總是回娘家,好像在婆家受了什麼委屈,讓外人看笑話。
其實有些媳婦回娘家是覺得受了委屈往回跑,可也有的只是覺得回家狀態放鬆,也想回去看看父母這麼簡單,兩代人的思想難免有隔閡,如果有了這些問題,一定要坐下來一起溝通,不能各憑各想,這樣,會對婚姻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張茂和李思結婚兩年了,兩個人的感情道路也算坎坷,李思的婆婆一直看不上她,好不同意了兩人的婚事,婚後卻總是對她挑三揀四的。
兩個人結婚以後就把婆婆接來和他們一起住了,李思和婆婆之前總有摩擦,李思的性格軟弱,每次和婆婆有了衝突也不願告訴張茂,怕他為難,但心裡委屈,便只有回娘家和自己的媽媽倒倒苦水。
李思回娘家的次數雖然算不上多,但也不少,張茂上班忙,經常加班不在家,一是李思單位離娘家近,二是她實在不想回去單獨面對婆婆,所以一周總有三四天都住在娘家。
因為這個事,婆婆對李思的怨言越來越多,還總是去張茂那裡說李思回娘家的事。張茂也不太清楚緣由,也只有勸李思多回家陪陪婆婆,畢竟老年人一個人在家,難免孤單。
李思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可是只要一和婆婆單獨相處,婆婆就總是找李思的茬,李思和張茂說,張茂也總說多理解老年人。
李思實在受不了,可又不想張茂為難,後面乾脆只要張茂不回家,她就住娘家,張茂回家時,她再回去。
可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張茂也不免多想,他問李思是不是對婆婆有意見,可李思又不敢說重話,描述出來的情況總讓張茂覺得事情簡單。
反倒是李思總聽見婆婆給張茂描述自己,動不動就回娘家,該好好教育教育,本事沒有還天天給婆婆眼色看。
李思氣憤但也不願意起衝突,可沒想到她越是忍讓,婆婆越是變本加厲,無時無刻都在挑撥兩人關係,張茂本來很維護自己的,但後來慢慢的也總是對李思不滿,經常批評她。
兩人的關係越來越不好,李思回娘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有一天,事情爆發了。
這天張茂過生日,李思想給他個驚喜,緩和最近兩人的關係,便悄悄地到張茂公司樓下躲起來等他,他看見張茂邊打電話邊出來,正準備上前,聽到了張茂的電話聊天內容,對方是婆婆,兩人全程都在聊離婚,惡媳婦,潑出去的水還想著回盆里這樣的話。
李思具體的聽不太清楚,但是他看見張茂一直點頭也沒有反駁,突然覺得心死了,她轉身打了車回了娘家,第二天,便和張茂提出了離婚,一切來得太匆忙,張茂心有疑惑但也似乎明白,他猶豫了很久,最終也簽了字。
張茂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了家,張母見他一個人回來,沒好氣地問:「你媳婦呢?」張茂回了句:「回娘家了。」張母一聽又來了氣,直接說到:「兒子,你媳婦動不動就回娘家,和她離婚,她不想當這家人我還不想要呢,離婚。」張茂心裡不是滋味,緩了好久才說:「媽,我們已經離了。」
再後來,張茂聽說李思再婚了,過得很幸福,而自己再找的女朋友,也因為和她媽媽相處不到一起分了手。
他自己也想了很久,這段婚姻里,兩人似乎連爭吵都沒有過,就這樣結束了,擊潰這段感情的,究竟是什麼呢?
陌上情感分析:
都說夫妻之間吵架最凶的那次,是不會分開的,而平靜的關上門離開對方的那次,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婆媳矛盾,夫妻不溝通,回娘家的問題,這些小事情在一次次的累積後終於爆發了,也成了張茂和李思最終婚姻破裂的原因。
媳婦結婚以後常回娘家,這件事有錯嗎?在每個家庭里它有著不一樣的答案,婆婆應該理解。
一個女人,不管婚後變成了什麼身份,她依然都是自己父母疼愛的女兒,你理解她尊重她,看見她對於父母的照顧和愛,你也是看見了媳婦對未來的你的態度。
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也許兩個人都和戀愛時一樣不曾改變,但婚姻卻不會像戀愛那樣,面對問題及時溝通,不逃避,不僅是婆媳之間,還有夫妻之間,去摸索,去磨合,找到適合兩個人甚至是兩個家庭的相處模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