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一般人對廣州的印象是不如其他三個城市那麼強烈的,這和廣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繫。
圖/網絡
廣州所處的嶺南地區,被東西走向的五座山嶺組成的南嶺,長期阻隔於中原之外,因為嶺南地區曾長期游離於中央政權的有效統治之外。
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一提起嶺南,人們都對這個充滿瘴氣的蠻荒之地十分排斥。直到秦統一六國之後,嶺南才開始得到中原人的注目。
圖/網絡
秦始皇占領嶺南後,設立了三個郡,今天的廣州屬於南海郡,而這支軍隊的副帥趙佗,在這片割裂的土地上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自此之後,原本各自為政的南越各部,才開始和客居在這裡的漢人慢慢融合交流,漢文化也逐漸成為嶺南地區的主流,這才開啟了廣州兩千多年的精彩歷史。
圖/視覺中國
東吳的割據之下,設立廣州,這是「廣州」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史料中。宋元兩朝,驛站迅猛發展,這時的廣州才算真正融入了統一的封建王朝。
攝影/招力行
背山靠海、地少人多的嶺南地區,在以精耕細作的農業立國的古老中國,自然是不受重視的。然而,地處亞熱帶的的廣州,有著中原少見的特色物產,而且廣州人發現商品交換比起耕種創造的財富豐厚且快速,於是廣州人的商業之魂就這樣形成了。
攝影/耳東塵
東漢班固作《漢書·地理志》就曾記錄,當時的番禺多有「奇珍異寶」,引得商人們爭相前往經商,番禺成了那個時代「冒險家的天堂」。
唐朝的廣州城,就已是中國最重要的港城之一。公元十世紀,南漢雖是小國,廣州城卻繁華不減當年,每年新春花市的人頭攢動,至今不絕。鼎峰時期,廣州一港的貿易量,占到全國的98%。
攝影/靜言
設在廣州的粵海關,是康熙年間,全中國開放的粵、閩、浙、江四個海關之一。乾隆時期,實行嚴厲的海禁制度,只留下了廣州一個窗口,被選中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是四個港口中最不適合外貿的。
然而就憑著這個小窗口,商人們充分利用各種優勢,周轉于洋商和朝廷之間,戰戰兢兢地撈取巨額財富。
圖/視覺中國
廣州十三行在嘉慶年間的商貿收入,已超過全國田賦收入的50%。鴉片戰爭前,怡和行伍秉鑒已是世界首富,甚至涉足美國鐵路生意。當時十三行的僕役、苦力,都人手一本名叫《鬼話》的小冊子,學習著廣東英語。歐洲的蓬勃就靠著這個小窗口,探進了古老的中國。
攝影/靜言
到了近代,廣州也是中國前進路上的領頭羊。 西方列強的狼子野心,首先在廣州三元里遭到了中國百姓自發的抵抗。以孫中山為領袖的革命派,在廣州發動數次起義。省港大罷工、北伐誓師、廣州起義......在革命的舞台上,廣州開始怒目圓睜、奔走呼號,這裡的怒號晃動著本就風雨飄搖的清政府。革命年代,廣州也曾是一名熱血青年。
圖/網絡
亂世過後,廣州重回老本行。1957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創辦,充當起衝破西方經濟封鎖的急先鋒。改革開放後,廣州如魚得水,在旁人左右觀望的時候,有一次得風氣之先。
梁啟超曾說,廣東之於中國史是「雞肋」,之於全球史,則是十餘個最重要的地點之一。在中國的語境里,說世界在廣州摺疊並不過分。
圖/視覺中國
今日廣州被戲稱為「第三世界首都」。因為活躍的商品貿易,Made in China吸引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商人,他們往返中國與本國,銷售各種廉價的商品,從中賺取差價。當年留下廣州人勇悍身影的三元里,現今已成了「小非洲」。
攝影/陳沖
易中天曾用「生猛鮮活」四個字形容廣州,說它是一座24小時無休的城市。不錯,廣州自始至終是活躍的。廣州就像是中國的脈搏,遠離心臟,但有力地跳動著。
文丨伊森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