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家的孩子上幼兒園了,沒幾天孩子就在幼兒園裡混得「風生水起」,甚至有了幾個要好的小夥伴。張姐對此非常的得意,張姐開心的和鄰居說:「寶寶上幼兒園我還很擔心,害怕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但是沒想到寶寶適應的還不錯。」張姐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會詢問孩子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嗎?孩子說:「一開始的時候不喜歡,因為想媽媽,但是時間長了覺得幼兒園和家完全不同,我不能和媽媽玩,還可以和小夥伴玩!」
很顯然,張姐家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就是一個社會化的表現。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邁入社會是一種必然。而社會化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更好的接納和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一種生活方式。
孩子人格社會化是一種兒童心理正常的發展階段,孩子通過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漸漸的適應環境,在認知以及感官方面不斷的豐富內容,人格社會化使得孩子逐漸接納身份的轉變,逐漸接受不同的思想和理念。
一、所謂的「人格社會化」是什麼?有多重要?
人格指的是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一種本質特徵,在孩子的成長中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逐漸顯現。社會化指的是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學會各種社會行為規範、價值觀念和知識技能,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並適應社會的過程。
人格的社會化指的是孩子從對自身以及環境的學習了解,逐漸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把關注自我發展與人際關係處理相結合,將自我狀況與他人間建立交際互動關係。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但卻不是單獨存在的,融入社會是成長的必然。人格社會化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社會生存技能,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更加獨立,同時個體的附加價值得到完善。
培養孩子人格社會化是一個引導孩子成為「社會人」的過程,這對於孩子長遠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社會化不是天生就有的,就像道德感也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學習的一樣。
二、 培養「社會化」需要重視7個方面
1、自我評價
閨蜜家的孩子3歲的時候非常的叛逆,不管閨蜜說什麼,都會換來孩子的拒絕和不配合。這一度令閨蜜很頭疼。到了孩子5歲的時候,閨蜜發現孩子更加願意聽一些正面的評價,當孩子聽到父母誇讚自己時,會很願意配合父母的引導。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孩子自我意識萌發,逐漸開始關注自我評價的過程。這時孩子關注的評價多停留在表面。這個階段,父母的積極評價對孩子的自我評價建立非常重要。父母也要注意不要隨意的進行比較,阻礙孩子的自我評價發展。
2、情感
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會對父母是否喜愛自己有感知,孩子對於他人的評價有了一定的接收能力。孩子對於他人的情緒也有一定的想法,比如說當孩子發現有同伴不開心後,孩子會有安撫或者也變得不開心的反應。
當孩子3歲以上對於情緒的掌控能力更加進步時,可以做到隱藏情緒,可以為了逃避懲罰而做出虛假的情緒表達。
這個階段,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識別他人的情緒表達,並且學會合理的表達自身的情緒,同時注重孩子自尊感的維護和建立,讓孩子對於情緒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自控能力
這種能力是對於5歲以上的孩子而言的,這個階段孩子對於自我的掌控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可以實現對自我慾望的掌控,可以對眼前的誘惑有一定的抵禦能力。
父母不要過早的要求孩子實現自我約束,儘可能的去滿足孩子的心理訴求會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並且在孩子5歲以內,過分的要求孩子壓抑訴求也是不恰當的。在孩子5歲後在進行教導為宜。
4、性別角色認同
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已經可以分辨出來男孩女孩的區別,但是這個階段孩子對於性別的理解是很淺顯的。
在孩子5歲左右的時候會對加深對性別的理解,孩子在與同伴交往的時候也會注意到性別的不同。這個階段家長要做好性別教育引導,讓孩子對於自身的性別角色有所認同,實現社會的融入。
5、攻擊行為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阻礙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也很容易帶給同伴困擾。攻擊性行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這種行為表現就會有所顯現。比如說孩子們會對玩具搶奪遊戲樂此不疲。
這種攻擊性行為的發生和孩子的認知形成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和孩子所經歷的環境影響有一定的關係。當孩子處於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時,往往攻擊性行為會越發的明顯。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給予一定的重視,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生活環境。
6、道德階段
孩子經歷了沒有道德感以及受到約束的道德感最後實現道德自律。這個過程中,孩子的道德觀逐漸形成,對於是非的辨別有了標準。通常情況下,孩子是在小學階段才能逐漸完善道德自律。
所以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某些行為是不可以用大人的道德標準來衡量的,比如說,「分享」對於沒有建立道德感的孩子來說,把不願意分享的舉動當成是孩子自私顯然是不公平的。
7、外部關係---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與同伴建立連接關係,這是一種不同於親子關係的外部連接關係。孩子通過協作的方式來與同伴建立聯繫,從中享受交往的樂趣。
這個階段,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同伴交往,不要拿大人的標準來左右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友善的和同伴相處,建立良好的交際氛圍,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人格社會化是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慢慢發生的改變,孩子融入集體之中。父母關注孩子社會化的表現有助於孩子融入社會角色中以及社交圈子的建立,這個過程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人格社會化培養有哪些見解呢?對此有哪些建議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