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萬噸驅逐艦被稱為"中國海軍從遠洋存在到遠洋打擊戰略性跨越重要一環"
052C、052D的入列服役,解決了中國海軍"盾艦"的有無問題,在主戰艦艇的質量方面拉近了與一流海軍國家之間的差距,甚至憑藉後發優勢,在某些技術領域達成了一定程度的領先。但趕的目的仍然是超,不以超越為目的的追趕毫無意義。於是,作為中國海軍系統性建設的重要部分,作為"盾艦"相關技術連續研發的產物,更作為彎道超車的初步成果,055萬噸驅逐艦向世界一流發起了正面挑戰……
趕的目的仍然是超,不以超越為目的的追趕毫無意義
前言
冷戰結束以來,由於兩極格局的解體、亞太地區內各主要力量的消長和地區一體化發展,亞太地區秩序處在調整當中。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美兩國對於亞太地區秩序的調整具有重要影響。中美關係與兩國的亞太政策或戰略調整會對該地區其他國家產生連鎖反應,影響相關合作的開展和制度發展。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對外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基於"美國優先"的戰略導向,"特朗普衝擊"幾乎充斥了美國對外政策的所有領域,並成為亞太地區秩序調整的重要變量。2017年3月,美國務院亞太事務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明確表示歐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終結。同年底,特朗普政府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標誌著其對外戰略出台,正式推銷"印太戰略"。不過巧合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被稱為"中國海軍從遠洋存在到遠洋打擊戰略性跨越重要一環"的055萬噸大驅也以一種罕見的高調姿態公開亮相。
055"萬噸大驅"是一個複雜的情感符號。由建設強大人民海軍的炙熱情感澆鑄而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長期以來一貫秉承嚴格的保密傳統,艦艇建造的重大時間節點雖然多數不在保密範圍,可除了正式交付入列的新聞會見諸報端(僅限於水面艦艇),開工下水等其他節點多數時候也只在多年後的歷史文章或者一些受眾較少的專業刊物上輕描淡寫地提及。但恰恰因為如此,055的下水便顯得有些不同尋常了。2017年6月28日,包括《解放軍報》在內的多家媒體發布消息,我海軍新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
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海軍司令員沈金龍、海軍政委苗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唐登傑、上海市市長應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董強、以及軍地有關部門領導和科研單位人員、幹部職工、參建官兵代表等參加儀式……就人民海軍的歷史而言,一型海軍艦艇在下水之際就被官方如此鄭重其事報道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親自出席並致辭更是一種"頂級待遇",能夠與之相比的,實際上只有當時同樣剛剛下水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僅此一點,這條"萬噸大驅"的重要性便可見一斑。
一個複雜的情感符號
作為一面更為強大的"中華神盾",先進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領先性的成功應用,是055萬噸大驅在技術上最為出彩的一抹亮色,是作為中國海軍第二代"盾艦"技術進步最為顯著的標誌物
055"萬噸大驅"是一個複雜的情感符號。由建設強大人民海軍的炙熱情感澆鑄而成。長期以來,大中型水面艦艇一向是中國海軍的短板,特別是缺乏技術先進、綜合性能強大的通用型驅逐艦,成為了制約中國海軍走向深海的物質瓶頸(之一)。大型驅逐艦是一支海軍走向深藍的中堅骨幹,最能集中體現國防科技最新成果。相比護衛艦等中小型艦種,驅逐艦擁有更加現代先進的設備和更強悍的綜合作戰能力,往往能充當一支遠海艦隊指揮艦"獨檔一面",實際上是遠洋海軍戰鬥力建設的一個"基本平台"。
為了縮小與世界一流的"跟跑"差距,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中國海軍一直在採取所謂"小步快跑"的策略來發展現代化驅逐艦——-也就是通過"小批、多艘"不斷升級的方式,在滿足中國海軍新裝備建設急需的同時,又為後續型號裝備奠定技術基礎。中國海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052,052B,051C都只建造了2艘,051B甚至只建造了一艘,052C起初也只建造了2艘,7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才開工建造後續四艘。
也就是說,在052D下水之前,中國建造的5型計9艘驅逐艦全部都是實驗性的,每種型號只造1~2艘,下水就開始海試,海試完了交付,交付以後繼續實驗,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軍工科研人員馬不停蹄地繼續改造下一型。在這5型艦上,我們實驗了所有的方案可行性,有偏向俄式風格的方案,也有偏向美式風格的方案,新武器新方案隨著整體國防科研實力的提升、關鍵技術的相繼突破被不斷整合進最新的艦體,試驗後反饋,反饋後修改,承上啟下不斷驗證前沿技術設備,將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利用到了極致的同時,也令人倍感艱辛。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繼052D的量產之後,小步快跑的技術路線,最終在055"萬噸大驅"上取得了實質性的收穫——首艦下水之前,很可能就已經開始的批量建造表明了這一點。
關鍵的多功能綜合射頻技術
在萬噸大驅下水前後,西方世界各種不無目的的炒作就始終沒有停息過。以美國媒體的反應為例。不但在2017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單獨辟出一章來談所謂的"055巡洋艦",《國家利益》將其列為"中國改變軍力格局的五大殺器"之一,《新美國人》稱其能"擊落衛星","幾代美國人將首次面對一種令其所有艦艇都相形見絀的軍艦"。最誇張的,在055首艦下水後,更有美國媒體稱055為"中國的無畏艦"——無畏艦是"革命性戰艦"的代名詞,當1907年它出現在英國時,一夜之間令當時世界上所有的戰列艦都過了時。055當的起這個稱謂麼?從一些方面來說,這當然有"捧殺"的味道。畢竟絕大多數西方媒體關於中國事物的出發點就在於此。但是從另一些方面來說,"無畏艦"的評價又並不為過。事實上,拋開那萬噸級的雄偉艦體所代表的種種涵義,僅僅抓住綜合射頻這個關鍵,就能對055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
在055萬噸大驅下水前後,西方世界各種不無目的的炒作就始終沒有停息過
作為一面更為強大的"中華神盾",先進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領先性的成功應用,是055萬噸大驅在技術上最為出彩的一抹亮色,是作為中國海軍第二代"盾艦"技術進步最為顯著的標誌物。多功能綜合射頻技術是指用較少的分布式寬頻多功能孔逕取代此前平台上為數眾多的天線孔徑,採用模塊化、開放式、可重構的射頻傳感器系統體系架構,並結合功能控制與資源管理調度算法、軟體編程,分頻段地在艦船這個特定的有限空間內與艦體平台和作戰系統有機地融合,充分利用和發揮艦船平台、作戰系統和射頻設備各自的優勢,同時實現雷達、電子戰與通信、導航、識別等多種射頻功能,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艦船的綜合作戰效能。
其主要任務有三:一是對海面、水下目標和遠、中、近程空中目標探測與識別;二是電子偵察、電子情報收集、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三是為反艦、反潛飛彈和主炮對海打擊、中遠程防空飛彈武器防空反導及近程、末端武器防禦提供信息保障。事實上,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該系統是由軟體來定義的、可以執行多樣化任務的新一代艦載作戰系統。其優勢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集成度高,生存力強。通過集成技術將各個分系統高度集成為一體,大大減少了艦載傳感器的種類和數量,改善頂部天線擁擠的局面,簡化結構外形,有效控制了艦艇的體積重量。重要的是在大幅強化艦艇整體的電磁兼容性能的同時,降低艦艇RCS指標,提升隱身性能。
同時,基於數字陣列體制的艦載雷達實現了超低副瓣和自適應零點技術,此技術既減少干擾信號對系統工作的影響,也減低射頻信號被截獲的機率,系統具有較強的電子對抗和對抗反輻射飛彈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艦艇的生存力;其次,維護便捷,成本降低。由於系統採用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同時具備自檢與校正功能,維護較為便捷,維護成本有所降低。硬體方面:一體化設計降低了專用備件的數量,實現了射頻單元的共用,降低了系統成本,同時,採用開放式系統結構,具有統一的標準接口,功能模塊若有故障可立即更換,從而降低維護成本;軟體方面:系統功能主要由軟體定義,易於擴充和升級,顯著降低了系統升級成本,同時,功能一體化設計大大減少了操作和維護。
055萬噸驅逐艦結構示意簡圖
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的優勢特點還體現在功能多樣、性能優異上。綜合射頻技術可以實現雷達設備、電子戰設備、通信設備的有機結合,克服單一設備存在的固有缺陷和不足,最大限度發揮武器系統的整體作戰能力。綜合射頻系統可以根據戰場實際需要,在頻 率使用、功率發射、收發孔徑、頻帶寬度和極化方式等方面實現動態的資源分配和管理,用統一的多功能射頻模塊構建出一個兼具任務規劃、導航通信識別、目標探測、跟蹤識別、威脅判斷、態勢感知、交戰觀察等多種能力的艦載一體化綜合射頻系統,從而,可使水面艦艇更加出色的完成防空反導、對陸 攻擊、反潛作戰、對海打擊、火力支援等多種作戰任務。
不過,儘管美國海軍最早步入綜合射頻的研究軌道,打算在艦船上率先應用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並且先後開展多項相關研究和試驗——其中包括:快速反艦飛彈綜合防禦系統(Rapid Anti-ship Integrated Defense System,RAIDS);艦艇自防禦系統(Ship SelfDefense System,SSDS);先進綜合電子戰系統(Advanced Integrated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 AIEWS);先進多功能射頻系統(Advanced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RF System,AMRFS);多功能電磁輻射系統統(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Radiation System,MERS);雙頻段雷達(Double Band Radar,DBR);綜合桅杆技術(In Top);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雷達(Air and Missile Defense Radar,AMDR);波長比例縮放陣列計 劃(wavelength-scaled array,WSA)等等——但其對於綜合射頻系統在大型水面主戰艦艇上的大規模應用仍是謹慎小心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是一種很有挑戰性的技術。
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是一種很有挑戰性的技術。
艦載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的技術難點,主要體現在孔徑/天線綜合技術、射頻綜合處理技術、高速數據處理技術、系統資源協同調度技術、系統自檢與校正技術等幾個方面。比如寬頻有源共用孔徑天線技術要利用寬頻多波束技術將多個天線的功能結合到一個孔徑中,具有工作帶寬 (從C波段到Ku波段) 、多重極化、寬角度波束掃描、自適應波束形成以及小的雷達截面積等特點,也是該項技術的難點。再比如,雷達、通信、導航與電子戰對信號波形有自身要求,為了能滿足同時實現多種功能,系統具有多通道同時任意波形產生性能,以供系統根據需求調配。接收通道要求具有根據不同功能要求,實現射頻通道實時重構,以屏蔽干擾。這同樣是一個關鍵性的技術難點。
再有,為了確保所有互聯部件在一起能工作時應滿足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方面的預期效果,此外在工作時間段和可能的溫度範圍內,應當都能夠檢測所有的不一致性,進行校正。這些系統級的校正對實現和保持不同狀態下準確波束特徵、高可信度發射與接收低失真波形是實現系統功能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該系統中,校正功能包含20多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多種工作模式的自動檢測和實時校正也是一個技術難點…….事實上,正是由於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的關鍵技術門檻高、突破難度大。這凸顯了055在這一技術的應用上領先"半步"的意義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KEMnEBiuFnsJQVn9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