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咋沒腐敗?看老豬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值得深思

2019-08-18     軍史解密

很多時候,你的「朋友圈」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和成長軌跡!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在這八十一難中,可以說誘惑形形色色,殺機重重,險象環生,危機四伏,稍有不慎,隨時都會斷送前程、命喪黃泉,可貴的是,他們不辱使命,憑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無畏的精神,戰勝了誘惑,經受住考驗,終於取到真經,修成了正果。尤其是二師兄豬八戒更值得一提。

我們知道,豬八戒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一套班子中,屬於穩定性最差,弱點和毛病最多,最經不起誘惑,是最有可能搞腐敗的,並有「前科」。他在天界,曾任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觸犯天規,被貶到凡界;在人間,仍未悔改,又到高老莊騙娶民女。且平素既好吃懶做,又自私貪心。按今天的話說,活脫脫一個「腐敗坯子」,最容易被拉下水。然而在漫長的取經途中,卻能守住底線,大節沒虧,實屬難得。

不過,最有可能翻船落水的豬八戒卻沒有腐敗,能修成正果,成為凈壇使者,原因有三條:

一是健康「朋友圈」,腐敗無處遁形。

健康的「朋友圈」,促人奮進,積極向上;病態的「朋友圈」,則讓人走向迷失,甚至墮落。幸運的很,八戒處於健康的「朋友圈」之中。唐僧、孫悟空、沙僧三人既有理想、信念、意志這些成就事業的相同優秀品質,又有各具特點的道德品行,具備了健康的「生態圈」構築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和不可缺少的條件。

唐僧作為取經班子的「主心骨」,一路上面對施主贈送「黃白之資」和「妖嬈傾國色,窈窕動人心」的美色等誘惑,始終志堅如鐵,毫不動心,向著取經目標心無旁騖不改初衷,發揮著率先垂範的核心作用;孫悟空作為大師兄。一路上為實現取經目標,始終雄心直衝鬥牛,言行鏗鏘豪邁,憑著火眼金睛和高超武藝,降妖除怪,顯現著勇猛頑強、機智靈活、嫉惡如仇、敢擔責任的英雄本色;沙和尚作為師弟,一路上始終心誠意定,聽命師尊兄長,甘於奉獻,看白馬、守行李,侍候師父,表現出重然諾、守信義、吃苦耐勞、忍辱負重、恩怨分明、秉正而行的「誠敬」君子之德。置身這種生態環境,八戒自然受著良性的薰陶。

二是常抓不懈,教育開導。

取經途中,豬八戒自身儘管存在好色、貪吃、懶做、戀家、圖小便宜等諸多毛病,常犯巡山時睡覺、偷吃西瓜、見了漂亮女子多瞅幾眼和意志不堅定,一遇風吹草動,就打退堂鼓,說泄氣話,動搖軍心的小過錯,但唐僧始終認為八戒有貪心而無野心,顧利益卻沒有欲海難填,本質上仍是值得肯定的,一路上對其給予苦口婆心的開導,堅持幫教常抓不懈,幫他祛除邪念,虔誠向佛。唐僧嘴裡念的緊箍咒,疼在孫悟空身上,驚在豬八戒、沙和尚的心上,唐僧每每念的緊箍咒,都有殺猴給豬看的警示效果。這些都致使八戒不斷克服自身毛病,擒妖捉怪倒也勇猛,即使數次被妖怪拿住吊打受刑,也從未低頭賣身投靠,沒給取經大業造成不良影響。

三是相互批評,監督有力。

整部《西遊記》中只有三隻緊箍咒,孫悟空、黑熊、紅孩兒各得一隻,可見這是重點監督的地方和人物。孫悟空關鍵是有緊箍咒的約束。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屬於天界犯過錯誤的幹部,一個喝醉了酒,跑到月宮調戲嫦娥,犯下了流氓罪,被罰下界;一個失手打了琉璃盞,犯了過失罪,被趕出了天庭。有過這樣的經歷,從自身素質來講還是有一點水準的,因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相互間提醒著點是正常的,而且相互之間並不記仇,這是一個班子最難能可貴的。

取經途中,八戒在接受師父教育的同時,其行為始終受到師兄悟空火眼金晴的嚴密監督,稍有不良苗頭和不作為,就會被大師兄當面揭穿,拎住耳朵教訓一番,弄得八戒一有幹壞事的念頭,就擔心會被明察秋毫的師兄發現,總懷疑猴哥是不是變成蒼蠅或蜜蜂在自己身邊轉……因此,及時有效的監督,促使八戒時時自警自律,自控能力逐步增強,不僅沒走上邪路.而且還能痛改前非。在《西遊記》第七十二回中,對蜘蛛精變成的美女毫不手軟,堅決打死。由此,豬八戒對於我們今天的反腐是不是有些啟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YiTC20BJleJMoPMEK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