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6歲,雙下肢遊走性疼痛3年,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不定期的在雙下肢之間走動,MR,CT檢查未見異常,抽血提示血尿酸偏高。
專家診斷:遊走性痛風。
口服秋水仙鹼,小蘇打片後疼痛少許減輕,但雙下肢仍每天都出現遊走性疼痛,影響行走和正常生活,3年來多處求醫問藥,經病友介紹昨天下午來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門診求診,告訴我睡眠差20多年,約20年前曾行膽囊切除術,胃口,大小便正常。
切脈診斷:肝鬱氣滯。
作為一名傳統針灸中醫師,通過精準的切脈診斷,發現這樣的疾病本質上是常年的不良情緒,失於疏泄引起的,尿酸偏高和遊走性疼痛都只是表象,準備針灸時,看到患者雙側大腳趾甲增厚,左側大腳趾局部顏色瘀黑,進一步輔助中醫切脈診斷。
傳統中醫認為肝主筋,(指和趾)甲為筋之餘氣,告訴我們甲的不良色澤及質地變化是人身肝系統故障,傳統中醫認為肝藏魂,患者多年的失眠也是肝血不足,神魂失養所致,多年前膽囊切除也是肝系統故障的表象之一。
作為一名傳統中醫針灸師,從整體觀念出發,用一元論的觀點解釋患者身體當下所有的病痛及不適症狀和其它表征,然後行切脈針灸診療,補虛瀉實,疏肝利膽,針灸期間發現原來阻滯的肝脈柔和了很多,問老太太感覺怎樣?病友告知雙下肢輕鬆多了,整個人都覺得舒服了,原來疼痛的踝關節明顯減輕了,拔針後囑咐下地走走再試試,給我的反饋令人振奮。
通過切脈診斷患者的雙下肢遊走性疼痛是身體肝系統故障引起的,通過這個病案,憶起傳統中醫學中的肝,五行屬木,主筋,藏魂,化風,其腧穴在頸項......肝氣阻滯,郁而化風。
風的特性善行數變,遊走也是風的特徵之一,其實自然界氣的流動也會形成風,人體內氣的流動也有風,中醫學稱為肝風,病態的風也稱為肝風內動,這位患者就是如此,人體內氣的流動一刻也沒停歇,《黃帝內經》中講: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這一口氣停下來,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啊,所以古人常說:人活一口氣,我們的呼吸就是氣的流動啊,有病之人,呼吸一定會出問題,訓練有素的中醫師通過患者的呼吸也能診斷疾病的陰陽屬性。
固生堂名醫簡介
王新民
主治醫師
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主治醫師,臨床工作近20年,深入鑽研《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等中醫古籍。以人為本,用藥輕靈,努力將最傳統最經典的古典中醫臨床化,摸索出一套簡單而行之有效的中醫情志療法。擅於從心、身、相診斷疾病與病因,以針、推、藥、艾、刺絡放血等方法治療各種疾病,見效快,治癒率高。
擅長
善用傳統中醫中藥,運用臟腑經絡辨證、六經辨證結合切脈針灸、整脊、刺絡放血、中藥等綜合療法診治常見病及部分危重、疑難雜病。致力於肛腸病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性功能障礙、月經失調、痛經、失眠、焦慮抑鬱、痛症、亞健康以及提高中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等領域的研究。
出診時間
每周周四下午 固生堂廣州五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