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5年(1926年),楚劇演員黃漢翔、姚玉春、黃楚材等人回鄉唱楚劇。
《瀟湘夜雨》劇照 黃楚材飾張天覺
抗戰時期,時有楚劇戲班在沔東巡迴演出。民國35年至37年,武漢著名楚劇演員余文君、唐兆麟、花艷秋、易少蘭等人在彭場長春藝社演出連台本戲,轟動一時,縣內楚戲班爭相效仿。1951年,藝光、光復、復聯3個楚劇團流到外縣。1956年,聯合楚劇團改稱(沔陽)縣花鼓劇團。至比,縣內楚劇團中斷。
余文君(1902-1950)湖北漢陽人,原名余必大,工花旦、兼小生。先在鄉鎮茶館作場,12歲紅。進漢口法租界天
1982年8月,沔陽縣漢劇團改為沔陽楚劇團,有演職員工51人。是冬,劇團演員到湖北省楚劇團、武漢市楚劇團拜師學藝,聘請孝感、黃陂楚劇藝人幫助訓練聲腔,演員很快學會了《葛麻》、《趕會》、《送香茶》、《殺狗驚妻》等傳統戲。次年,排演了《白扇記》、《吳漢殺妻》、《獄卒升堂》、《庵堂認母》等10多個劇目,在縣內外巡迴演出。
《葛麻》劇照 熊劍嘯飾葛麻(中)、李雅樵飾張大洪(右)、高少樓飾馬鐸
1984年,劇團以新編歷史劇《吳把傳》參加地區專業劇團會演,獲創作二等獎、演出一等獎、優秀音樂設計獎、優秀男主角和女配角獎。1985年10月,劇團移植改編大型古裝戲《秦香蓮後傳》在漢口演出時,《武漢晚報》以《妙趣橫生、雅俗共賞》為題發表劇評文章、刊登劇照,並由省電台最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