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大地,七月流火。比天氣更火熱的是昌吉州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五屆代表大會的隆重召開。在此次大會上,瑪納斯縣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楊立新,正式當選為昌吉州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楊立新主席是個跨界藝術家,他不但是瑪納斯縣作協主席,更是新疆作家協會會員、新疆音樂家協會會員、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疆楹聯家協會會員。他的故事在短時間內是講不完的,他把自己人生的每一次際遇都當做一次次新的起點,始終用激情擁抱生活、用熱情回報事業、用真情面對未來。在一次又一次的美麗邂逅中,他都用自己手中飽含深情的筆,描繪出這片多彩土地的華美樂章,並用膾炙人口的作品勾勒出老百姓們的喜怒哀樂,記錄著這片熱土滄海桑田般的發展與變遷。
楊立新生在瑪納斯、長在瑪納斯、也更熱愛瑪納斯。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凝聚著對瑪納斯的深深熱戀、記錄著瑪納斯的刻骨鄉愁、鐫刻著瑪納斯的文化符號。讀他的作品,你隨時就能讀出「瑪河、碧玉、鳳凰」三大文化的魂魄,隨時都可以嗅到「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碧玉之都、國際葡萄酒莊」四張名片的馨香。他是第一個提岀「天山金鳳凰.碧玉瑪納斯」文化形象定位的人,並得到專家認可的瑪納斯本土作家。在民間文藝上,在他的研究和主持下,先後將《新疆社火》、《哈薩克民間勞動舞》申報進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他的作品大都是以瑪納斯縣山水、人物、歷史為寫作對象。他創作的散文集《瑪納斯記憶》描述著瑪納斯的古往今來,啟發和引導著人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將傳統文化的薪火代代相傳。
楊立新是一個熟悉農村、熟悉農民、鄉土氣息濃厚的作家,更是一個根植於民間、取材於民間、升華在民間的民間文藝家。他的文學作品清新自然、他的語言表達方式活潑靈動、他的曲藝作品格調高雅。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滴俗事,善於了解老百姓的家長里短、善於歸納街頭巷尾的揭言俚語,從而轉化成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他用花兒、民歌、楹聯等最具鄉土特色的文學表達形式,用最質樸的方言俚語表達著百姓的喜怒哀樂,真實地再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楊立新的文學創作語言豐富多彩,描寫生動活潑、情景交融,語言詼諧幽默、情趣盎然,有著中國鄉土文學固有的耐人尋味的含蓄,蘊藉的神韻和情致。
他的詩歌吟唱著瑪納斯的山山水水,他的故事講述著瑪納斯人的喜怒哀樂。他的詩歌集《情韻瑪納斯》,詠遍了瑪納斯縣的每一個鄉鎮,甚至鄉鎮里的每一個村;他的故事集《圓夢瑪納斯》,講遍了各民族群眾在瑪納斯縣這片土地上奮鬥、生活的故事。他在筆下起舞,描繪著鳳凰城的山山水水,激盪著鳳凰城的人文歷史,用民間文藝的形式,指引著鳳城兒女不斷走向未來。
越是鄉土的就越是特色的,越是大眾的就越是大家喜歡的。正因為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和時代特點,在各類晚會、歌詠比賽等眾多場合,甚至是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引用他的詩歌、散文、俚語、段子等等。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楊立新的作品都是很有市場的,組織者看好楊立新的作品,表演者青睞楊立新的作品,觀眾鍾愛楊立新的作品,楊立新的作品在瑪納斯成了最受歡迎的「街頭文化」,在各種場合被不同的群體演繹,成了教育老百姓、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時代靈魂,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和聽眾。真正發揮了文藝來源於生活又雅於生活。起到了一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擔負起了一個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楊立新是個多面手,寫的好、唱得好、說得也好。早在八十年代,在部隊服役其間就開始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作品,並榮立兩次三等功。退役後,他曾在瑪納斯縣經濟部門、鄉鎮、文化、宣傳、殘聯等多個崗位工作並擔任領導職務。期間發表新聞作品200多篇,發表文藝作品100多篇,理論文章40多篇。他的創作涵括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回族「花兒」、歌詞、曲藝、楹聯和人文歷史研究等多種文學體裁。先後有30篇作品在全國、區、州各類藝術大賽評比中獲獎。他創作的回族民歌《金耳環》《毛丫姑娘》《尕妹尕》等作品,先後在西北五省民歌大賽中獲得大獎,並登上央視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由他創作的《花兒瑪納斯·民歌集》、《墨香瑪納斯·楹聯集》,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岀版社、新疆文化岀版社聯合岀版,其中《花兒瑪納斯·民歌集》入圍自治區第三屆「天山文藝獎」,並代表新疆參加中國民間文藝第十四屆「山花獎」評選,這些文藝作品的結集出版,為我州民間文藝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楊立新經常深入基層採風,作為民間文藝家,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文化家園,守護著民間文藝的根脈,努力實現民間文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不僅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更會打上深刻的時代烙印。楊立新自覺的把自己置身於這個偉大的時代,他的作品始終與這個時代同頻振蕩,始終與時代緊扣脈博。他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豐富的生活體驗,使他既懂得百姓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百姓的閱讀水平和審美情趣。他的作品既表現百姓的願望和心聲,同時又把黨的聲音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達到百姓中間。在他的楹聯集《墨香瑪納斯》一書里,改革開放、惠民政策、道德法治、家國情懷,無不融入他的筆端,為這個時代謳歌是他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的自覺。
楊立新的創作形式多種多樣、體裁廣泛,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回族「花兒」、歌詞、曲藝、楹聯作品創作和人文歷史研究無不涉獵。瑪納斯縣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花兒」、曲藝、楹聯等多種方式表達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楊立新一直從這些民間藝術中汲取養份,對各種文學創作手法信手拈來,應用自如。他對鄉土題裁文學裡有著深刻的文化自信,這是他在漫漫文學之路上跋涉的精神動力。
最近10年可以說是楊立新主席創作的高峰期,2013年,中國文化出版社推出他的理論專著《文化瑪納斯》、文學作品集《放歌故鄉》和《民間楹聯集》三本書。2017年12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聯合推岀了他的文學系列叢書,包括:散文集《瑪納斯記憶》、故事集《圓夢瑪納斯》、民歌集《花兒瑪納斯》、詩歌集《情韻瑪納斯》、楹聯集《墨香瑪納斯》。在長期的創作生涯中,他先後獲得全國文化戰線先進工作者、全疆宣傳思想戰線先進個人、「小島康譽」新疆文化事業優秀獎、昌吉州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多項殊榮,並先後榮獲昌吉州第五、六屆文藝「奮飛獎」。
在自治州民間文藝家第五屆代表大會上,新當選主席的楊立新滿懷信心的表示: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有人在深刻的思考生活,有人在細緻的觀察生活,而我用熱情點亮生活,雖然我已經退休了,但是退崗不退位,我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在民間文藝上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耕耘、不斷地奉獻。民間文藝的繁榮是一種文化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搶救保護、學術研究、教育傳習、生態修復和創新發展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和推進。接下來要走的路仍任重而道遠,需要繼續作岀更加紮實的努力,以中華文化作為貫穿民間藝術的精神紐帶,作為各民族的情感依託、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攜手並肩,精誠合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精耕民間藝術,讓其在庭州沃土上開岀更加鮮艷的花朵!
見賢思齊,薪火相傳。作為民間文藝的守望者、傳播者、繼承者,新一屆的民間文藝家協會,一定會承載著文藝家的囑託與希望,秉承為人民放歌、為事業立仁的擔當和情懷,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始終本著立足田野、理論建設、學術立會的發展宗旨,知行合一,步履堅定,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大力發展面向百姓大眾、彰顯民族和地方特色、弘揚中國精神的民間文藝,不斷開創我州民間文藝事業新局面,讓熊熊燃燒的民間文藝火炬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芒。(縣史志辦 楊仲年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