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題目當中把杜牧和江南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揚州。對於晚唐的杜牧來說。揚州代表了太多的內容。那裡有他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有他生命當中最落魄的時光。因為得不到重用一身落魄,他才會到揚州城。但是在這裡,他過著沒心沒肺、倚紅偎翠的生活,人生倒也瀟洒了幾年。
因為這片土地給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所以後來的他離開了這裡,依然對這裡念念不忘。後來他寫了一首唐詩,就是寫給在這裡交下的朋友的。雖然只有28個字。但是全文卻表達出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尤其是第三句的前四個字,更是說明江南的一個著名景點。
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寄揚州韓綽判官》,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寫給老朋友的唐詩。其中的詩句我們非常熟悉了,尤其是最後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上的明月依然硬照的整個清朗的夜晚,老朋友,你現在在哪裡聽美人吹奏的簫聲悠揚呢?
第三句的前四個字,就是揚州腸內的著名景點,那就是二十四橋。當然,杜牧所看到的二十四橋在今天早就已經消失了。畢竟過去了1000多年。甚至說二十四橋,究竟是說揚州城內的二十四座橋,還是有一個橋名為二十四橋,現在都搞不明白。
但這首唐詩其中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很清楚,就是對揚州城的懷念。此時杜牧正處在長安城,和揚州城有千里之遙。距離之遠,氣候風土也都會有不同。從長安城遙望揚州城,只能看到青山隱隱水路迢迢,距離太遠了。
而且北方的長安城目前已經到了秋天的盡頭,但是江南甚至還一片綠意,草木都還沒有凋落。後面兩句其實是詩人的想像,二十四橋上明月依然照耀,在這樣一個讓人感覺到舒適的夜晚。老朋友,你現在在哪裡尋歡作樂呢?
我們通過查閱杜牧的人生經歷可以得知,他曾經非常後悔在揚州的這一段時間,因為蹉跎歲月「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但是實際上,在這首唐詩當中,他所表達的還是嚮往曾經的這一段燈紅酒綠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對二十四橋明月夜太過於熟悉,所以在他回到長安城想到揚州城的時候,就會首先想到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景點。
今天的揚州城內二十四橋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景點。雖然是後人改造的,但是卻也並不妨礙我們跨越千年的歷史,和杜牧的這首唐詩聯繫在一起。(老張侃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