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屍體存在處,必可發生靈異事件。墳場、醫院太平間或者火葬場是發生鬼故事的熱門場所,大到新聞都會有報道,小到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你知道嗎,有些「靈異事件」並不是空穴來風,當然啦,起因也並非那麼恐怖與超自然。
比如墳場鬼火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和鬼並沒有關係,而是磷化物燃燒造成的。接著我們看看火葬場那些事兒。
火葬場有諸多規矩,比如下午不進行火化,不能帶貓狗去火葬場等等。這些禁忌大多是出於對死者的尊重與敬畏,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在科學全面普及的當下,當代年輕人可能對這些迷信無感,但是有關死者在火葬時坐起來,並進行一系列活動的報道卻比較普遍。這難道真的是詐屍嗎?
當然我們不排除被火化者還活著的可能,但在如今基本不會出現這種「失誤」,這主要和死亡的鑑定方式的發展有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以呼吸與心跳停止與否判定生死。
當時並沒有發現「休克」這一現象的存在,即人類在遭受了劇烈的致病因素,全身各系統機能出現障礙,而出現呼吸停止心跳消失的情況。休克中的人就像是卡機的電腦,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錯誤從而導致死機,但也有可能過一會後又能恢復過來,於是「詐屍」事件頻發。
如今人們以腦死亡作為評判死亡的標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誤判的可能,很多國家在制定死亡宣告標準時參考了1968年哈佛醫學發布的腦死亡診斷標準。
既然被送進火葬場的人確實已無生命跡象,那為什麼還會突然「坐起來」呢?這一過程與烤肉時,肉在油里慢慢縮小、脫水從而發生形狀的改變類似。在古代,屍體是放在柴禾堆上焚燒的,柴堆會包圍著擺放死者屍體的地方,點燃火後,火便會燒了木材和其屍體。
這樣的火化方式其實沒什麼效率。火堆的最高溫度在600至800攝氏度之間,火化一具屍體通常需要好幾個小時。火堆和外界並非完全隔離,火堆的溫度也不是很穩定,時不時會下降,屍體的肌肉在這樣不高也不低的溫度下,會被慢慢烤熟,從而在外形上發生一定的改變。
在以往的案例中,火化過程中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當溫度達到670攝氏度時,屍體的手臂肌肉會急劇收縮。這種收縮會產生一種類似於拳擊手用雙臂保護頭部的動作,法醫學上稱這種姿勢為「斗拳姿勢」。
斗拳姿勢 來自紐約公共圖書館
這種姿勢的出現是因為全身被炭化時,骨骼肌遇高熱而凝固收縮,由於屈肌強於伸肌,四肢關節常成屈曲狀,類似拳擊手比賽中的防守狀態。另外屍體的手指會緊握成拳頭,頭部也會略微傾斜。
當身體其它部分也有這種翹起的動作,同時身體的其他部分由於火焰的灼燒而逐漸脫落時,看起來就好像是屍體自己坐了起來。
所以在火化時屍體有時確實會動,不過只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屍體比較新鮮,同時火化的溫度又相對較低,那麼有很大幾率能看到肌肉收縮產生的動作。
現在由於火化設備的改進,火化在專門的火化爐中進行,它的溫度可高達870-980攝氏度。屍體會在短時間內縮水碳化,所以基本觀察不到這種現象了。可是有的時候似乎聽到了屍體的哭喊聲,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火化爐的溫度極高,屍體的水分在這段時間內迅速蒸發。而人在死後,肺部依然存在著空氣,另外屍體由於腐爛產生的部分氣體也積聚在肺中。這些氣體受到熱時發生膨脹,導致體內大量氣體排出,經過聲帶的時候就會發出聲音。
這個原理就跟打呼嚕一樣,都是因為氣體的摩擦而導致的。只不過溫度高的原因,才會讓火化爐內的屍體發出的聲音更恐怖一些。
這樣看來一些所謂的「詐屍」都只是由於人的心理因素將其鬼神化了,但是前不久,澳大利亞埋葬學實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當地屍體農場中做研究時,得出了一個相當驚人的研究結論:屍體會移動。
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是昆士蘭中央大學的醫學科學家艾里森·威爾遜,她利用延時攝影相機連續追蹤同一具屍體,在白天每30分鐘拍攝一次屍體的圖像,以觀測屍體的腐爛狀況。在追蹤17個月後她發現,這具屍體原本緊靠身軀的雙臂,竟然都往兩側敞開了。
攝像頭位置,保持架尺寸和供體位置關係圖。
相機放置
A.攝像機可提供整個身體的俯視圖,距地面= 2.2m。
B.相機上方的臉=距地面0.53m。
C.右上方的相機=距地面0.53m。
D.相機在左手上方=距地面0.44厘米。
E.攝像機可提供距地面0.25厘米的身體輪廓圖。
捐助者安置
F.捐助者
施主高度= 1.82m
籠內至捐贈者頭部= 0.45m
捐贈者右肩內側籠子= 0.66m
保持架尺寸
高4.35mx寬2.40mx長4.35m圖未按比例繪製。
m =米
研究人員原本以為屍體只在腐爛初期會發生一點變化,但沒想到,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屍體都在移動。他們解釋稱,造成屍體移動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屍體韌帶逐漸乾枯——這是屍體腐爛、分解的正常過程。
這項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分析和解釋犯罪現場的方式,特別是當人類遺體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被發現。一直以來,除非有證據表明屍體已經被動物或人移動過,否則法醫通常會假設發現屍體的位置就是死亡時的位置。
相較於人,低等動物「屍體」的移動就明顯與普遍許多。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看到過被剖腹取出內臟的魚,原本奄奄一息,毫無動靜,但是在下鍋時又會劇烈跳動,似乎在痛苦地掙扎。另外我們也會看到有關被砍下的蛇頭咬傷人的新聞。
這是因為魚類與爬行類的神經系統比較低級,很多功能是由脊髓處的神經完成,所以大腦的重要性不如哺乳動物,其身體各部分在「死後」的一段時間內還可以維持原有的動作與功能。它們的動不過是基本的神經反射而已。
所以魚、蛇在「死亡」後的一定時間內,仍然會動。斷掉的蛇頭仍然具備咬東西和注入毒液的能力。有實驗證明,蝮蛇、銀環蛇與眼鏡蛇在頭部被剪下來後至少可以保持活性20分鐘左右。死蛇還能咬人的時間跟蛇的種類,以及當時的環境因素有關。
詐屍很可怕,但是真的有人進行過這種「死而復生」的研究。1780年義大利解剖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發現給青蛙通電之後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縮,開啟了「生物電」研究的大門。
義大利解剖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的給青蛙通電實驗
隨後他的侄子喬凡尼·阿爾蒂尼給撿回的牛頭的大腦和舌頭通電後,牛頭出現了眨眼與鼻孔閉合等生命體徵。
義大利解剖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的給青蛙通電實驗
1818年11月4日,蘇格蘭化學家安德魯·尤里在一個剛剛才被弔死的死刑犯身上做了一次解剖實驗。他在屍體的頸部、臀部和腳跟分別插入了270V的電極棒,然後用不同程度的電流對其進行刺激。
在電流的作用下,屍體竟然「跳起了舞蹈」。而且面部的每一塊肌肉都在動,就像在做各種表情。
雖然最後未能成功將人復活,這些研究也因為道德問題而停止,但是對電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的啟發與推動作用。
Do bodies sit up during cremation? Keith Veronese 2012/8/22
Beecher H . A definition of irreversible coma. Report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of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to Examine the Definition of Brain Death.[J].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84, 252(5):677-9.
10 Things Bodies Can Do After Death CONFESSIONS OF A FUNERAL DIRECTOR 2014/11/10
Evaluating the utility of time-lapse imaging in the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An Australian case study.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nergy Volume 1, 2019, Pages 204-210
Dead Bodies Keep Moving For More Than a Year After Death, Forensic Scientist Finds science alert 2019/9/16
十九世紀科學家嘗試復活屍體,成功讓屍體動起來 趣歷史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