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霞,女,1973年出生,1998年進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事特種焊接和焊工培訓工作。
曾在遠望系列船、「雪龍2」號、南昌艦、水下產品以及高技術民船等國之重器的建造中屢建功勳。
她也因此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崇明區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並且是中國婦女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被崇明區評為2019年度「最美崇明人」。
圖說:勞模朱瑞霞在工作中。(周天舒 攝 下同)
朱瑞霞直到現在還記得,多年前的一天兒子突然說:「媽媽,以後你還是別送我上學了,別人家媽媽都穿得乾乾淨淨,你看你……」朱瑞霞愣了愣,低頭看看自己身上髒兮兮的工裝,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
是啊,的確很寒磣,但她心裡非常明白,穿上這身髒兮兮的工裝,從一個清潔工,到整個江南造船最優秀的特種焊接工,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
1、破壁入行
一直以來,造船廠都是男性的世界,鋼鐵、巨輪、碼頭、吊塔……這一切似乎與柔弱的女性無緣。
而朱瑞霞和丈夫從山東來到上海時,對工業毫無概念,技術基礎為零。當時沒人能夠預料到,這位曾經的前服裝廠女工,會成為船廠工人中的佼佼者。
朱瑞霞的丈夫在船廠工作,後來工廠與江南造船合併,她也想進廠上班,但造船廠不招女工,於是就以清潔工的身份被招募入廠,在焊接車間上打雜,一邊打掃衛生,一邊看著工人們工作。
剛開始,她對焊接也沒太大興趣,但後發現,堅硬的鋼鐵在焊工師傅的巧手下被嚴密地焊在一起,這個過程就如同作畫。
鋼材是畫布,焊槍是畫筆,最頂級的「畫作」,就是能留下如同魚鱗一般的焊痕,精美地如同藝術品,讓她不知不覺著了迷。
於是,朱瑞霞自己拿一些廢料練習了起來,看著她瘦小的身型和業餘滑稽的動作,工友們都笑話她,但師傅卻看中了她的韌勁,問她:「小山東,有沒有興趣來學焊接?」
於是破天荒地,江南造船出現了一位女性焊工,在工作環境惡劣的焊接車間裡,痴迷地練習著焊接技術。
別人吃飯休息的時候,她還在練習,利用一切時間迎頭趕上,女性特有的細緻,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吃苦耐勞的品質,打破了女性不適合成為焊接工人的偏見。
同事們驚訝地發現,朱瑞霞的技術迅速提高,一年獨當一面,三年成為班組先鋒,七年成為技術骨幹,在鋼材上留下美麗的魚鱗狀焊痕,對她而言如同繡花般輕鬆。
2、國之工匠
在江南造船的焊接車間,流傳著一句話:「有問題快找朱瑞霞。」曾經的保潔女工,如今成為了江南造船的特種焊接大師。
朱瑞霞一直從事著氬弧焊焊接工作,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各種材質的氬弧焊焊接方法。
在解難題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很多創新成果。經她手的焊縫,一次拍片合格率可達98.5%,遠高於公司和部門指標。
在首艘國產萬噸大驅建造過程中,由於其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對管子焊接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此公司專門設立了課題QC小組,聯合相關人員進行技術攻關,朱瑞霞擔任負責人。
她在以往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綜合運用多種工藝方法和自製工裝,最終解決了B10克隆管子焊接變形、HDR不鏽鋼管X射線探傷等問題,使得該型艦船的管子焊接,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並減少費返和節約人工預估100餘萬元。
薄膜型LNG圍護系統模擬艙,是江南造船往高端產品轉型的一個關鍵系統,建造難度極高。
朱瑞霞帶領小組開展薄膜型LNG圍護系統模擬艙的技術攻關,她首次創新研製特有工裝,在後來焊接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她通過制訂五大項技術措施、十條施工要求和八個技術參數,成功解決了LNG船薄膜型模擬艙不鏽鋼波紋板的焊接難題,及時完成了該項任務,焊接的質量和進度得到船東和外國專家的認可。
最終江南造船取得了LNG船的建造資格,為後續船的承接、為江南造船的產品結構提升打下了基礎。
圖說:朱瑞霞(右)對徒弟進行指導
3、薪火相傳
特別擅長帶徒弟,是朱瑞霞的另一個長處,她總覺得好技術不是為了孤芳自賞,而是分享與傳承。
江南職業技術學校聘用她為兼職焊工技術帶教老師,她整理了一整套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焊工指導技術培訓方法,毫無保留、手把手地精心傳教。
2016年在北京舉辦的「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中,學徒安仁江、宋移山分別獲得鎢極氬弧焊第一名和第二名。
2017年4月,蔡春茂與徐志猛倆位學徒參加「中國技能大賽」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系統職業技能競賽中,為江南競賽團隊獲得團體第六名、個人總成績兩銀兩銅及單項項目1金5銀1銅的優異成績。
2016年6月,以朱瑞霞名字命名的「朱瑞霞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匯聚焊工、銅工、鉗工等高技能成員,建立了焊接技能實訓工場、銅工技能實訓工場、鉗工技能實訓工場,開展對新進員工、技能等級晉升的員工技能實訓,打造出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
但朱瑞霞最為自豪的,還是把兒子影響成為了「船廠二代」。那個曾經嫌棄媽媽工裝髒不肯讓她送上學的小男孩,直到中學時還瞧不上船廠的工作。
朱瑞霞帶他參觀江南造船,本想讓他感受一下船廠的壯觀,沒想到兒子卻說:「以後打死我也不要學造船進江南廠,真是太辛苦了。」
去年兒子畢業時,卻瞞著她把簡歷投到了江南造船的一家分公司,並順利被聘用。如今,雖然從事管理工作,但他仍然接受了父母的意見,經常去一線學習技術。
「以前你不是還不讓我去送你上學嗎?怎麼現在自己穿上這身工裝了?」面對母親的「記仇」,兒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媽,小時候是我不懂事,現在才知道,你真是太棒了!」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