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研選 | 安踏VS李寧,誰更值得買?

2019-09-20     華盛前哨

編者註:國務院發布政策支持體育產業,安踏體育、李寧將直接受益;本文將從行業、成長、財務等多個角度對兩隻頭部個股進行對比。

作者/華盛學院Jay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十方面政策舉措,包括完善體育產業政策、促進體育消費試點、提升體育服務業比重、支持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加快發展冰雪產業等。

長期看,體育產業算是坡長雪後的賽道,不僅需求是剛性的,而且幾乎沒有天花板。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提升,體育相關的人均支出也會有對應的增長。未來隨著我國居民運動參與廣度與深度提升,對專業、細分、場景化產品需求增加等因素催化下,預計未來5年體育鞋服市場仍有望保持年均10%的復合增長,市場容量有望達到4000億規模,較2018年提升近50%。

生產體育用品的相關企業是直接受益者,本文將分析兩隻頭部體育用品企業—安踏體育(02020.HK)、李寧(02331.HK)。

體育產業賽道「坡長雪厚」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提供的數據,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2012-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由0.95萬億增長至2.4萬億,年復合增長率為14.15%;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至3.59萬億,年復合增長率放緩至8.38%,但仍高於GDP增速。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此外,中國體育人口數量也將保持穩步增長。根據統計,2018年中國體育人口總數為4.24億人,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5億人口。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體育人口的增長和龐大存量有望為體育產業長期釋放利潤。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整體來看,體育產業的規模將跟隨中國經濟的發展步伐前進,而頭部企業有望最大程度地分享產業擴張的紅利。下文將分析兩家頭部企業(安踏體育、李寧)的業務、財務及估值表現。

業務構成對比

產品分類上,安踏體育更側重服裝。2019年上半年,安踏體育錄得營業收入148.10億元,其中鞋類、服裝、配飾三項業務占營收比重分別為34.5%、61.8%、3.6%;錄得毛利潤83.02億元,三類產品占比分別為30.58%、66.40%、2.98%。安踏的服裝板塊以60%左右的營收,貢獻了約66%的毛利潤。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相比之下,李寧在產品上的收入較為均勻。2019年上半年,李寧錄得營收62.54億元,其中鞋類、服裝、器材及配件分別占比46.7%、48.9%、4.4%。李寧未在中報中披露分部的毛利率,僅披露整體毛利率為49.7%。

五年成長屬性、盈利能力對比

安踏體育不僅在體量上遠遠領先李寧,而且以營收、凈利潤增長的角度看,成長屬性亦強過李寧。2014-2018年間,安踏體育的營業收入由89.23億元增長至24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98%;凈利潤由17億元增長至41.0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9.26%。相比之下,李寧期間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僅為9.33%;凈利潤表現比較不穩定,由14年的巨虧7.8億元增長至18年的正向盈利7.15億元。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從毛利率、凈利率所展現的盈利能力角度看,安踏的過往表現也優於李寧。從折線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大致相當,但是李寧的凈利率表現非常不穩定,期間有虧損紀錄,而安踏的凈利率在較高水位維持得很好,並始終保持在李寧之上。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安踏的自由現金流量近年來大幅增長,並與凈利潤的增長保持同步,而李寧的表現在不考慮體量的情況下亦是比較優秀的。需要解釋一下的是,自由現金流量即經營性現金流量減去投資性現金流,相當於企業在滿足再投資需要後真正留存下來的利潤。如果將企業當成一家生產現金的實體,則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即這家企業的真實價值。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運營效率對比

在存貨周轉天數上,兩家企業的表現均十分優秀。對於運動品牌來說,時尚周期的變更容易導致廠商的存貨無法變現,而存貨周轉天數越少,企業在滯銷上的可能便越低。對比圖中數據,安踏在過往年份中的周轉天數顯著低於李寧,最低時周轉天數僅57天,但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李寧在該項指標上實現反超(73.32:86.42)。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李寧自身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安踏的數據在惡化,不過整體看來仍在比較健康的範圍。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估值對比

通過上述對比,比較直觀的是安踏體育在基本面上的表現至少不弱於李寧,但是當前市場的估值上,李寧還要更樂觀些。根據當前價格,安踏體育的TTM市盈率為33.4倍,市凈率為8.6倍;而李寧TTM市盈率為38.1倍,市凈率也有7.3倍;行業TTM市盈率中位數為22倍,市凈率為2.1倍。

如果僅僅看過去的表現在兩者中挑一個的話,安踏體育可能是更加合適的投資標的,但是投資還需要考慮未來的預期表現進行判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9iGTG0BJleJMoPMXe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