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裡點的贊,是你泄露個人信息的第一步

2019-10-16     央視社會與法

微信朋友圈由於 「熟人傳播」的特點,已經成為不少商家博取關注、花樣做宣傳的「陣地」。商家經常會用下面這些宣傳手段

求贊的


集贊的


免費申領獎品的

這些只要簡單操作一番便可輕鬆得到獎品、獎勵的線上活動,真的可靠嗎?

答案顯然是:

大多數消費者容易被「優惠」和「免費」等誘人字眼吸引,不假思索地轉發點贊。但是,這些營銷「套路」很多並不能兌現。被不能兌現承諾的虛假活動刷屏,不僅影響自己的生活,更有可能是個人信息泄露的開始。

今天,「央視社會與法」就來給大家講講朋友圈裡的營銷套路:

情況一:商家不予兌換承諾,索要附加費用

朋友圈內,一家壽司店推出了轉發圖片集58個「贊」,只要支付一元就可享用價值40元壽司拼盤的活動。齊先生在集齊58個贊後,前往門店領取卻被店家告之:壽司每日限量20份!齊先生表示並未在宣傳文章內看到這句話,知道自己上當的齊先生深表無奈。

無獨有偶,王先生關注了朋友圈裡的「轉發送禮」活動。一家婚紗攝影店稱,如轉發活動消息到朋友圈,便可到該店免費體驗影棚寫真。王先生到婚紗攝影店領取禮品時,卻被告知要在該婚紗攝影店充值5千元會員卡才能享用。

上述兩個案例中的當事人,最後都選擇了不了了之,一是因為防範意識不夠高,二是因為不清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這才吃了啞巴虧!

社交平台並非法律「真空」!快來看看這兩個商家都違反了哪些法條吧

根據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廣告法》新法第五十五條也明確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最高可處以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後果嚴重的還須承擔刑事責任。

齊先生和王先生均沒有得到商家宣傳的承諾,兌獎信息被二次解釋,並不是怎麼宣傳就怎麼兌現,還有各種推辭和附加條件。這類商家用物質利益誘惑網友參與活動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屬於不正當競爭。

網民即使沒有付出資金成本,也付出了精力,某種程度上是與活動商家建立了營銷關係。如果商家沒有按照所述承諾兌現獎品,就涉及虛假宣傳和經營欺詐。

除了得不到商家應有的承諾之外,在轉發、填寫中獎信息的過程中還存在被非法套取個人信息的安全隱患。

情況二:商家非法套取個人信息

泉州市民李女士的朋友圈正在瘋狂被一條 「填寫調查問卷,換取迪士尼兒童劇票」的微信刷屏。問卷里涉及到填寫手機號、郵箱等內容。家長們為免費得到門票,毫不猶豫就填寫了問卷。可最後不但沒有拿到兒童劇票,反而頻繁收到垃圾郵件、簡訊和騷擾電話。為此,家長們不勝其擾。

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應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案例中的商家以迪士尼兒童劇票為誘餌,得到各位家長的信息後惡意泄露,以此獲取利益,已經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

朋友圈、群聊已經成為各類商家的第二營銷戰場,活動頗多也真假難辨,讓大家不參與也不太現實。小編不得不提醒各位,在參加這類活動時,一定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

若不慎被商家欺騙,小編為你支幾招

1、掌握好確鑿證據的,如截圖、商家對話錄音等,可依據法條上訴;也可在微信中搜索「騰訊客服」點擊舉報受理中心。具體流程如下:

2、 可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講明情況,說出具體商家信息,如店名、地址、電話等,方便工商部門保護消費者權益,以防商家繼續欺騙其他消費者。

3、舉報公眾號,微信首頁點擊「我的設置」,前往「帳號與安全」中的微信安全中心可舉報公眾號,填寫信息後點擊提交。

溫馨提示:消費者一定不要被眼前蠅頭小利給迷惑,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OX4G0BMH2_cNUgTU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