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認為「神童」是一個榮耀的代名詞,哪個孩子被冠以這個詞,必定萬眾矚目,前途可期。但小小羅看了越來越多的例子才知道,「神童」這個詞其實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被世人冠以這個詞的孩子,生活的可能並不快樂,他們也並沒有多想要成為人們眼中的「神童」。今天小小羅就要說說我國自殺的兩位神童,他們曾是旁人眼中的天之驕子,本來大有可為,是什麼讓他們走上自殺之路呢?
一、海子,我國當代著名的詩人,毫無疑問的是這就是萬里挑一的孩子,出身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查海生可以說是當代最有代表性的神童之一。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感覺不到,因為如今是一個不怎麼崇尚詩歌的年代,但在八九十年代,那個對詩歌瘋狂的年代,海子的詩和才情,曾讓無數人「沉迷」。
海子15歲考入北大,考入北大的查海生進入了當時比較熱門的法律專業,但是我們也不免有些奇怪,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查海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作家,文學創作需要非常豐富的情感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這明顯與嚴謹、理性的法律專業背道而馳。也許是家人希望他報考這樣的專業,但是不可否認,查海生熱愛的是文學,是詩歌,是美麗的詩和遠方。
從1984年到1989年這整整五年的時光,查海生創作了上百萬字的作品,但是作為天才總是有他的壓力,周圍朋友的嫉妒,父母的期盼,導師給予的厚望都無時無刻不壓在查海生的頭上,巨大的壓力使得他沒有地方發泄,甚至是隨波逐流跟著大眾去學習騙子的「氣功」,這也導致了查海生的生活從此變得一團糟。不光是這樣,查海生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團糟,這位天才在其一生共有七位不同的女孩在他心中留下了刻痕,然而卻並沒有一個與他真正的白頭偕老,雖然在跟這些女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收穫到了溫暖與幸福,但是越是美好的東西,破碎時的疼痛就越是撕心裂肺。
海子18歲開始詩歌創作,共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其中《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等等都相當有名。1989年3月26日,年僅25歲的海子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遺書中曾寫道: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二、林嘉文,說他是「超級神童」,一點也不過分。1998年出生於陝西西安,被譽為百年難遇的「史學奇才」。17歲時,林嘉文一邊備戰高考,一邊出版了兩部重量級著作:《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和《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曆新政》。中國著名歷史學者李裕民評價林嘉文的書:此書完全符合學術規範,言必有據,注文長達6萬多字;其水平放諸當今有關范仲淹慶曆新政較為優秀的論著之列,也是當之無愧的。他盛讚林嘉文是自己見到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最年輕的具有學術研究能力和水準的作者,並欣然為林嘉文的書做序。
此外,中國歷史學界不少知名學者,如北大歷史博士,西北大學歷史學院賈連港教授都高度評價林嘉文的著作。林嘉文的歷史老師甚至表示,自己上歷史課都會經常瞄下林嘉文的反應。這顆史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寸頭、黑框眼鏡、再加一件黑色大衣,同學都叫他「林老師」。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未來做出更大成就時,2016年2月23日,18歲的林嘉文跳樓自盡,據說是因為抑鬱症。
他們兩位是我國的天才神童,然而天才總是孤獨的,這樣的話語可能是我們一介凡人永遠都無法理解的,可能是由於真的看明白了世界的真理,也有可能陷入了文學的循環沒有辦法從中解脫,這樣那樣種種總是讓人們為天才而感到可惜,明明擁有大好的前途,明明擁有一片光明的未來卻是選擇了自殺,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對此,大家怎樣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3H-KHEBrZ4kL1VikR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