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各省的簡稱,其中大部分諸位都比較熟悉,也很好理解。中國各省的簡稱來源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取名字中一個字,如甘肅簡稱「甘」,陝西簡稱「陝」,寧夏簡稱「寧」都是取首字;第二種情況是從歷史文化得來,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等;第三種,就是從該省區的江河來作為簡稱,如湖南簡稱「湘」,江西簡稱「贛」。當然,中國也有兩個些省份的簡稱讓人難以理解,一個是湖北簡稱「鄂」,另一個是廣東簡稱「粵」。
中國各省簡稱
實際上,「粵」在上古時代就是「越」字。先秦時期,在中國東南沿海分布著大量的越人,如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句吳、于越等,總稱為「百越」。《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分布從越南北部一帶一直到蘇浙一帶。春秋時期,其中的于越建立了越國,曾經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百越分布
廣東一帶是屬於南越。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南征百越,在南越地區建立了南海郡(廣州)。前207年,南海郡尉趙佗趁中原大亂,兼并了南海,桂林,象郡地區。前204年,趙佗自稱「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該國在公元前112年被漢武帝所滅。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挖掘了南越王墓,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遺物1000餘件。可見,廣東是古代南越文化的核心地區。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
那理應說,廣東可以簡稱為「越」,為什麼還要偏偏簡稱寫成「粵」呢?首先這個現象在東漢就已經出現。班固在《漢書》中將「南越」改為了「南粵」,記載於《西南夷兩粵朝鮮傳》,這和司馬遷的《南越列傳》的稱呼有了一些區別。不過該時期的「越」和「粵」都是通用的,並沒有區分開來。
紹興:越州
真正使得「越」和「粵」分開使用的清明時期。明清時期,各省就已經擁有了簡稱,如貴州省就簡稱為「黔」,《徐霞客遊記》中關於貴州的部分就寫作「黔遊記」。由於歷史上「越」的範圍太廣,包括江浙一帶到嶺南,而人人常常用「吳越」來代指江浙,越州也在今天浙江的紹興。因而人們就不能夠用「越」來稱呼嶺南,因此專門用「粵」。明清時期的廣西稱為粵西,廣東稱為「粵東」。
粵劇
粵菜點心
隨著時間的發展,「粵」又是廣東的專有簡稱,如廣東的菜系叫做「粵菜」,廣東話叫做「粵語」,廣東的戲劇叫做「粵劇」。因此在民國時期,「粵」字就成為了廣東省的簡稱,而廣西則簡稱為「桂」。
因此,廣東簡稱「粵」而不簡稱「越」並非是為了避免和越南的簡稱發生重複。不過越南的名字出現卻和廣東有關。到1802年,越南阮朝建立,阮福映向清朝提出定國名為「南越」。因為歷史上,越南也屬於南越的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就是駱越。但是嘉慶不同意,認為南越的核心地區在廣東,因而確立起國名為「越南」,也就是「百越之南」,或者「南越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