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深度報告:快遞行業進入融通變革的3.0階段

2019-07-17     未來智庫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 快遞行業穩健增長,進入融通變革的3.0階段

1.1. 快遞行業第一階 段:支持滿足

我國快遞伴隨社會流通體系發展和電商爆發而興起,我們認為其第一發展階段

是滿足消費者的基本寄遞需求,包括電商、商務、個人等不同形式的寄遞需求。

電商是快遞的第一驅動力,2008 至 2018 年我國電商與快遞分別實現年復合增 速+50%和+42%的快速增長。根據艾瑞諮詢數據,我國網購市場從 2008 年的 1282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7.6 萬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50.4%;我國快遞業務量從 2008 年的 15.1 億件增長至 2018 年的 507 億件,年復合增速達到+42.1%。

我國消費者購買商 品和服務的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轉型,線上購物 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網上購物增速2~3年仍然可維持 20%左右的較高速增長。社會零售消 費方式的轉變正在進行時,線上零售仍然在向更多的人群以及更多的品類滲透,從 人群來說,5、6 線城市及農村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市場有待滲透;從品類來說,服 裝、電子 3C、圖書等傳統電商品類已經基本完成覆蓋,未來快消品、生鮮品類還有 待開拓,我們判斷網上購物增速 2~3 年中期仍然可維持 20%左右的較高速增長。

1.2. 快遞行業第二階 段:提升賦能

在滿足基本寄遞需求後,快遞行業不斷修煉內功:企業擴大轉運中心自營率、

提升中轉效率;加大研發投入,優化路由網絡;提升自動化水平,提高效率與精準

度;優化加盟商、快遞員行業考核體系;行業的服務滿意度和時限、準時率不斷提

升。除了企業層面,監管機構、菜鳥、物流信息、物流裝備公司也在不斷為行業賦

能,共同提升消費者體驗。

1.3. 行業正進入第三 階段:融通變革

隨著 製造業和消 費的升級, 我國的流通 體系建設卻 仍然落後, 「規模化、 集約 化、 高效率 」的現代流通 體系尚未 形成。 目前我國物流系統亟需建設綜合 性物流樞 紐,構建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當前系統規劃不足,現有物流樞紐設施大 多分散規劃、自發建設,骨幹組織作用發揮不足,物流樞紐間協同效應不明顯,沒 有形成順暢便捷的全國性網絡;空間布局不完善,物流樞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區 明顯滯後,部分地區還存在空白,同時一些物流樞紐與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 以及產業集聚區距離較遠,集疏運成本較高。

物流企業小散弱,彼此缺乏合作。 以公路貨運企業為例,登記註冊的企業中每 家平均擁有車輛數量較少;快遞行業註冊快遞企業數量眾多,僅少數企業規模過百 億。物流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與整合,難以優勢互補及發揮規模經濟、範圍經 濟與網絡經濟效應。

物流信息服務體系 不完善。物流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滯後,尚未形成強大、互 聯互通的信息服務體系,不同物流方式之間的信息碎片化、孤立化。

不同運輸方式之間協調不足,運輸結構不合理。2018 年全社會貨運量中鐵路占 比僅 7.8%,公路占比則高達 76.9%。全社會貨物周轉量中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 14%, 公路則占比 34.7%。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鐵路完成貨物周轉量占比遠低於美國等發 達國家,公鐵、水鐵聯運比例遠低於國際水平。

快遞物流企業是目 前中國物流行業的生力軍,正引領行業現在進入融 通變革的第三階段。

1.3.1.特徵 1:快遞快運融合

融通變革一方面是指快遞向大物流方向發展,從傳統商業、個人、電商快遞向 快遞快運融合的橫 向方向發展。 近年來,快遞、快運企業互相融合趨勢明顯,快遞 企業需要補充長途幹線的能力並拓展 B2B 業務;而快運企業需要豐富產品線,適應 電商快速發展的需求,提升盈利能力。融通變革是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 邁出的重要一步。

1.3.2.特徵 2:與農產品供應鏈融合

農產品市場廣闊,其供應鏈具有參與者眾多、供應鏈節點間的銜接不暢、對物

流能力要求高的特點。

隨著電商下鄉(淘寶、拼多多上的生鮮蔬果需求增長)以及快遞下鄉,快遞企

業正深入融合農產品的供應鏈,參與農產品生產資料的供應環節、生產環節、加工

環節、配送環節和銷售環節,提升農產品的供應鏈效率,為供求雙方提升價值。典

型案例:快遞企業參與雲南橙子、陽澄湖大閘蟹、西安獼猴桃、櫻桃,榆林紅棗等

農產品產地直供。

1.3.3.特徵 3:與產業供應鏈垂直融合

隨著此輪中國的工業轉型升級,尤其是工業 4.0、國家 2025 戰略發展,產業集 成度將提升,需要較為高 效的供應鏈體系支撐,快遞行業必然和產業 垂直供應鏈整 合融合發展。《中國製造 2025》中多處提到「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 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等。

快遞行業已經與部分產業垂直供應鏈進行融合,例如高端製造業的合同物流、醫藥食品等行業的冷鏈物流、進出口商品的跨境物流。我們繼續看好行業長期戰略投資價值。

2.阿里入局消費快遞,加速行業優化發展

2.1. 通達系穩占電商 市場,競爭格局分散

當前中國快遞市場體量足夠龐大,遠超單一龍頭企業的網絡承載力,而各龍頭 間實力相近,因此 當前快遞行業競爭格局仍分散,寡頭 格局未能形成。具體來看, 我國商務快遞市場總量占比約15%,其中順豐、EMS 為龍頭;電商快遞市場總量約 占 85%,其中三通一達、百世占據行業前5業務量份額,在全市場的業務量份額合 計達到 69%,他們主要是面向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為第三方服務龍頭;而京 東、蘇寧也自建物流,服務各自電商平台,分別占據自身市場。

快遞行業的規模效應與同質化特徵引發持續的價格戰,末尾企業加速淘汰。2015 年以來,中通、韻達通過降價提質實現市場份額的擴張;2016 年以來,百世 也通過低價搶量實現市占率提升;2018 年以來,圓通和申通在優化網絡後,也開始 通過主動降價搶量提升市占率。目前,我國電商快遞服務產品屬於典型的同質化商 品,在擠出二三線快遞這個進程中,利用適度價格戰手段搶量不可避免,總部和終 端快遞單票價格均持續下行。經測算2017/2018/2019H1行業平均單價(剔除其他收 入)分別為 9.43/9.06/8.93,分別同比下滑 4.6%/3.9%/6.0%。

龍頭快遞企業業務量增速持續高於行業,競爭集中度持續提升。隨著市場競爭 的加劇,二三線快遞企業的市場空間不斷受到擠壓,通達系龍頭快遞企業業務量增 速預計將會高出行業 10-15 個百分點,快遞行業集競爭格局持續改善。根據國家郵 政局公布的 CR8 集中度指數,自 2017 年3月以來屢創新高,2017/2018 年 CR8 指 數分別為 78.7/81.2,分別提升 2.1/2.5pct(郵局 CR8 指數應為收入指標,價格戰因 素導致 CR8 提升幅度低於業務量提升幅度),2019 年上半年快遞集中度指數 CR8 達到 81.7,行業高增長紅利將持續向龍頭企業傾斜。

2.2. 阿里物流版圖不 斷擴張,持續入股消費快遞

2010年,隨著淘寶交易量的激增,阿里開始重視物流配送環節。2010 年,淘 寶網已運行 7 年,交易量不斷激增,淘寶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電商交易平台,同時國 內民營快遞企業也趁電商發展的東風而迅速擴張,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同樣 在 2010 年,淘寶網正式對外宣布「淘寶大物流計劃」:由淘寶聯合倉儲、快遞、 軟體等多個第三方企業,建立統一的配送中心倉庫,統一商家貨物配備和遞送,為 淘寶的商家提供一站式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外包服務。

2011年,菜鳥的雛形顯現,阿里將物流戰略聚焦於 IT+實體網絡節點建設。2011 年,阿里巴巴集團在北京發布物流戰略:一是通過「物流寶」平台,大力推進物流 信息管理系統;二是投入 100 億元著手興建全國性倉儲網絡平台。我們認為這也即 此後菜鳥的雛形。此時的京東,正在走另一條不同的道路,積極著手自建全國物流 網絡,計劃在 3年內投資 100 億用於物流網絡的建設。

2013年,阿里系菜鳥網絡橫空出世,具備電商+地產+快遞基因,不做快遞而 賦能快遞。2013年 5 月,阿里牽頭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 圓通、中通、韻達以及資本金融機構組建了一個新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科技有 限公司」。菜鳥 網絡定位為 以數據為驅 動的社會化協 同平台,其 實質上是第 四方物 流公司(4PL):統籌、協調第三方平台,提升第三方平台的運營和組織效率,從而高 效、低成本的為市場和社會提供服務。

菜鳥網絡是一個由 廣義的「天網」、「地網」、「人網」交 織的生態體系。

天網:即物流數據平台及數據工具,是打通阿里電商體系、物流公司、商家、消費者之間的數據分享平台。淘寶上相關的快遞公司的前台數據系統已經全部實現和菜鳥對接,這意味著菜鳥擁有了一張全國性快遞監控網絡。

地網:全國五地分倉,覆蓋華北、華南、華東、西南、華中的倉配物流網絡。

與心怡物流,百世匯通等雲倉形成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絡,與日日順、卡行天

下、德邦、新邦佳吉、安能等全國及區域物流企業形成運力核心。

人網:幫助各大快遞公司提高快遞員的工作效率,還有包括大量針對消費者的

線下實體服務體系的建設,包括進到小區的服務站,自提點等體系。

伴隨著菜鳥網絡的 建立,阿里也不斷向物流上下游進行投資延 伸,擴張物流版 圖。阿里/菜鳥通過投資參股,已經在快遞、倉庫園區、公路零擔運輸、O2O 末端 配送、物流配貨平台、跨境物流等多個物流細分市場進行了布局。

2.3. 行業中期迎來優 化發展,龍頭強化競爭力

阿里和菜鳥一定程 度上是強勢的,積極滲透入中國物流行業的 變革,在菜鳥的 參與下,我國快遞行業形成了「1+8+N」的結構。所謂「1+8+N」,「1」是菜鳥網 絡牽頭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幹網;「8」是 EMS+順豐+德邦+三通一達+百世,物流配送 實體企業;「N」是包括倉儲和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物流生態 企業。菜鳥通過向行業提供技術支持、數據分析,輸出統一規範標準,增強各合作 夥伴業務協同,促進行業升級。

行業中期迎來優化 發展,龍頭競爭力將強化 。我們認為隨著阿里入股各家龍頭 快遞企業,將進一步推動電商與快遞的協同發展,阿里依靠自身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資源,為企業賦能,推進快遞市場向高效智能化發展,並提升消費者的綜合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龍頭快遞企業將充分受益,競爭力將增強,將主要在信息技術、實體資源、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升。

2.3.1.信息技術賦能

我國快遞行業經歷粗放式發展,當時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隨著人工、土地、倉儲租金成本大幅上升,傳統勞動密集型的快遞產業需要現代化升級,釋放更強活力,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快遞企業愈發重視 研發投入,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管理 效能。對於行業目前普 遍的加盟模式而言,總部重視IT技術開發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規範業務操作 流程,實現自上而下的決策、管理和操作一體化運作,提升總部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目前我國快遞企業的 IT 能力可覆蓋日常運營,但提升潛力較大,而菜鳥科技 實力領先,可加速賦能快遞企業。快遞企業已建立覆蓋日常運營的整套信息技術系 統,但還需深入挖掘 IT使用場景,讓操作更加便捷及智能化。而菜鳥在物聯網、人 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方面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因此菜鳥網絡可直接賦能合作夥伴, 在多個環節全面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

2.3.2.實體資源對接

菜鳥在全國核心城 市通過「自 建+合作」的方 式建設物理 層面的倉儲設 施,同 時建立其基於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應用平台,並共享給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 倉儲企業等相關供應鏈服務商。

通達系快遞企業的 運輸中轉網絡較為健全,但是在向綜合物流服務商 發展的過 程中,倉儲資源、倉管系統仍較為匱乏,我們認為菜鳥將會將倉、配資源及能力進 一步向快遞企業放 開,為快遞企業、商家提供具有行業特色、電商特 色的倉配服務。

3.海外市場寡頭壟斷,行業長期格局將變革

3.1. 美國、日本快遞 走入成熟市場,形成寡頭壟斷

美國快遞行業發展歷史超過百年,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最終形成 UPS、FedEx、 USPS 的寡頭壟斷:

行業成長期:美國進入鐵路時代,快遞業興起(19世紀下半葉)

十九世紀下半葉,在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私營快遞企業的推動下,美國進入「鐵路時代」,異地快遞市場高速發展。其中,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富國銀行(Wells Fargo)、亞當斯快遞(Adams Express)和美利堅快遞(United States Express)四大快遞公司憑藉鐵路網絡占據大部分市場資源。一戰後,USRA(美國 鐵路管理局)接管所有國家鐵路,將這 4 大鐵路快遞與其他3家規模略小的鐵路快 遞合併成立 REA(美國捷運公司)。

行業成熟期:美國翻開公路新篇章(20世紀中葉)

二戰後,美國政府規劃在全國修建高速公路網,公路運輸登上歷史舞台,並以其機動靈活的特點蓋過鐵路運輸,成為主流運輸方式。成立於1907年的快遞企業 UPS 把握住了機遇,憑藉公路網絡加速擴張,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相鄰 48 個州內每 個地址提供服務的包裹遞送公司,從此奠定美國公路運輸龍頭老大的地位。

行業改革期:郵政管制放鬆,開啟航空新紀元(20世紀下半葉)

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簽署《郵政重組法》,將郵政部改組為公司形式的政 府代理——美國郵政服務公司( USPS)。這次改革是在政策上對郵政系統的第一次 大鬆綁。1978年 10 月,《美國民航放鬆管制法》頒布,進一步加速快遞業、尤其是 陸運/空運復合式物流快遞企業的發展。1979 年,美國郵政中止了對特別緊急信件 的專營權,打破了快遞屬於郵政專營範圍的局面。1986 年,美國郵政中止了國 際郵件的專營權,私人快遞服務商獲得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權利。FedEx 抓住機 會,以航空件打 開局面,建 立起了自己 的「航空帝國」,一舉成 為美國第二 大快遞公司,並最終形成雙寡頭格局。

行業繁榮期:併購實現壟斷,業務全球化(1990s 至今)

進入 90 年代,快遞巨頭紛紛以包裹配送為核心業務,逐步向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轉型,並通過戰略性的併購與收購向貨運、供應鏈等新領域尋求發展。例如,UPS1999年登陸紐交所(FedEx 於 1978 年在紐交所上市),藉助資本市場開始進行 戰略性收購,在短短五年時間裡收購了 40 余家公司,包括公路貨運、航空貨運、 零售發運和商業服務等多種領域。與此同時,海外併購進一步推動快遞巨頭的國際 化拓展,將業務延伸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特別是中國、印度等人口基數大,快遞 市場卻尚處於萌芽期的新興市場。

隨著網購推動新一輪的增長,美國快遞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越來越 多的資源被兩大寡頭 UPS 和 FedEx 壟斷,行業集中度也越來越高,2017 年美國快 遞行業集中度 CR3 達到了 90%,其中 USPS 占39%,UPS 占31%,FedEx 占20%。

日本快遞行業發展歷史約 40 餘年,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最終形成大和運輸 公司(雅瑪多集團)、佐川急便、日本郵政集團的寡頭 壟斷格局:

  • 日本快遞業興起於 20 世紀 70 年代。在快遞業運營之前,日本的小行李包裹等 貨物運送,一直是國有企事業的郵電局和國有鐵道的業務範圍,屬於公益性事 業的獨家代理。由於小包裹屬於輕型貨物,量少且分散,收集貨物效率低、利 潤較簿等原因,民間汽運業很少參與。但由於郵電局和國鐵貨物傳送速度慢、 業務效率低,大和運輸在貨物配送速度與服務質量上找到了競爭的縫隙,向運 輸省交涉並申請了 C2C 的營業執照,於 1976 年開始以「黑貓宅急便」為快遞 名稱,對 30 公斤以下的個人和家庭之間的小行李貨物運送業務,拉開了日本 快遞業的序幕。
  • 快速成長階段(1980-2000年):市場競爭激烈。經歷了大和運輸公司以快遞的 形式參與小貨物市場競爭之後,其他各大運輸公司也開始參與這個市場,1977 年日本通運和西農運送、1981 年福山通運也開始快遞業務,特別是 1998 年11月參入快遞業務的佐川急便,增長率較為顯著,在 1999 年上半期就超過了第 2 位的日本通運。鼎盛時期日本全國有 153 家參與快遞事業的競爭。為了規範 市場的有序競爭,1990年運輸省制定了「快遞業運費認可標準」,其中包括對 重量、外形尺寸和業務範圍等標準進行統一。
  • 成熟階段(2000 年至今):增速放緩,寡頭格局形成。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 展後,日本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快遞行業。2000-2015年,日本快遞業務量 年均復合增速為 2.4%,增速較八九十年代明顯放緩。目前,日本國內快遞企業 僅有 21 家,前三家市場占有率達 92.5%,形成寡頭競爭格局。全日本直營網點 數 1.2 萬個,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約28萬人(不含非直營收派網點工作人員), 日本縣級以上城市的快遞網絡覆蓋率達到 100%。

縱觀美國、日本快遞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三國快遞興起的背景基本相同,即在傳統郵政體系無法滿足個人、企業對寄件時效與服務質量的需求下,快遞服務應運而生。

美、日快遞行業的發展結果也大致相同,均形成了寡頭壟斷市場:2017年, 美國快遞市場集中度CR3 達到90%,最大的三家快遞公司USPS、UPS 和FedEx 分別 占39%,31%和20%。日本的行業集中度更高,2018 年日本快遞市場集中度高達94.37%,雅瑪多、佐川急便和日本郵政的占比分別為43.61%,29.96%和20.80%。 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快遞市場仍處於成長期,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集中度還將 繼續提升。

3.2. 未來中國快遞行 業格局展望

綜上分析,對我國 快遞行業的格局形成以下三點結論:

  • 目前我國快遞企業龍頭林立,競爭格局仍分散;
  • 中期視角看,行業壁壘(先發壁壘和規模壁壘)已形成,新進入者幾無可能,快遞龍頭企業修煉內功,阿里/菜鳥不斷賦能,龍頭企業經營改善,市場份額進 一步擴大,同時競爭持續、行業價格戰持續,末尾企業加速淘汰,我們認為 2020 年以後二三線快遞企業將退出市場;
  • 長期視角看,我們認為行業有兩種較大可能性的發展趨勢:一是菜鳥主導的電 商快遞聯盟,快遞龍頭企業穩定發展,行業維持寡頭競爭;二是菜鳥主導龍頭 間整合兼并,只存在兩至三家大型快遞企業,行業形成寡頭壟斷。本質上來說, 趨勢都是未來快遞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縮小,由兩三家或少數幾家快遞企業提 供該服務。

情況一:菜鳥網絡 下的「電商快遞聯盟」

菜鳥與快遞企業的合作不斷加強,提升企業實力,當末尾企業淘汰出局後,行 業進入寡頭競爭,由於目前通達系快遞企業的業務量都已超過 1500 萬單/日,任何 一家突然掉隊的機率極低,菜鳥在二通一達、百世等主流龍頭公司均有持股,菜鳥 有可能主導快遞 行業統一規 范,建立實 質或形式上的「快遞聯盟」,快遞價 格也將 維持穩定,由於整個快遞市場仍然體量龐大,最終各家快遞企業均穩定發展。

情況一類似於菜鳥 旗下的「新配盟」

2018 年 9 月,菜鳥牽頭其併購的幾家落地配公司,包括上海萬象、南京晟邦、 成都東駿、浙江 芝麻開門、 陝西黃馬甲 ,成立「新零 售配送聯盟」,在全國 鋪設五 大區直營網絡服務新零售。「新配盟」各自負責配送業務,彼此之間執行相對統 一的服務標準。

「新配盟」的主營配送業務包括:

(1)B2C:支持當日達 、次晨達、隔日達 、預約配、代收貨款、簽單返還 、上 門退換貨等;

(2)B2b:即省內/同城倉到店配送服務; (3)O2O:即門店到家即時配,支持半小時達、一小時達、兩小時達等。

情況二:菜鳥主導 行業整合兼并,中國物流大格局形成

在成熟市場中,雙寡頭是一種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從海外快遞發展經驗來看, 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走向了高度集中的寡頭壟斷。中國快遞的服務同質化,價格 戰也已極大地損害了總部利益、加盟商利益,不同於其他行業,中國快遞如果整合 兼并,大機率會由較為強勢和運營經驗的資本介入推動。我們展望阿里/菜鳥未來有 可能推動電商快遞的整合兼并,理由有 3 點:

  • 1) 電商快遞龍頭無本質模式、運營差異,但卻又各自占據市場,僅阿里在電 商快遞龍頭(韻達除外)均有持股,具備操作可行性;
  • 2) 阿里的核心業務是電商,為了應對拼多多、京東的發展競爭,需要更高的 快遞服務品質,因此推動電商快遞的整合兼并,將能保證配送質量的有效、 快速提升。
  • 3) 菜鳥網絡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中國的智慧物流骨幹網,提升物流效率,從長 遠角度看,促進快遞企業的整合兼并才能更好推動行業變革。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東北證券;分析師:瞿永忠、孫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uEPBmwBmyVoG_1Zkk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