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歷史上最「出名」的太監,那莫不過是魏忠賢,老幼皆知,臭名昭著。魏忠賢出身低微,但卻領導閹黨達到歷史頂峰,所以其手段之高,心思之毒辣,也算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了。
魏忠賢歷經三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期間,他進宮服侍,處心積慮為自己鋪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他投機取巧,獨斷專權,被稱為「九千歲」,以至於那時的百姓「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從而可想其權勢之大。但在明思宗朱由檢在位期間,他卻被剷除,自縊而亡。這不禁令人深思,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鬥不過17歲的朱由檢呢?
我們先來說說這位扳倒魏忠賢的皇帝——明思宗朱由檢。朱由檢,年號崇禎,明代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代的最後一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其實原本輪不到朱由檢當皇帝,但是明熹宗朱由校沒有子嗣,所以便「兄終弟及」。
皇位的突然到來同時也意味著危險的來臨。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之後,魏忠賢便包圍了朱由檢的王府,名為保護,實為監管。魏忠賢當然想弒君,但是得有一個能讓自己「金蟬脫殼」的理由。於是,魏忠賢便在朱由檢的飯菜里偷偷動了手腳。誰知道,朱由檢在被困期間竟是滴水不沾,魏忠賢的計謀沒有得逞,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朱由檢登上皇位。
為了繼續大權在握,魏忠賢對朱由檢可謂是「煞費苦心」。都說後宮不得干政,但自古以來皇帝的「枕邊風」是吹的甚有效果。俗話說的好「英雄難過美人關」,於是魏忠賢向朱由檢進獻了幾名美人。朱由檢不僅照例全部收下,還稱讚魏忠賢忠誠體貼,能力過人。這下可給魏忠賢高興壞了,以為朱由檢只是個乳臭未乾,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子。
可誰知道,魏忠賢前腳剛走,朱由檢後腳就命人搜查這幾名女子,在其中一名女子的身上搜到了迷藥。鐵證如山的證據,但是朱由檢並沒有動魏忠賢,反而對魏忠賢的尊敬,重用與日俱增。
從這可以看出,朱由檢首先是一位聰明,穩重,有謀略同時又忍耐力極強的皇帝。朱由檢知道自己剛剛繼位,勢單力薄,而此時閹黨的勢力遍布朝廷,他一旦懲處魏忠賢,不止朝廷腥風血雨,自己也會朝不保夕。
更可況,因為時間過短,涉及閹黨勢力的大臣還沒清晰。一旦開始,很有可能會有餘黨逃脫。所以為了把閹黨「連根拔起」,徹底剷除,並且朝中大臣歸順自己又得民心,朱由檢選擇了忍耐,下了一盤好棋。
不久,朝中有不少大臣彈劾魏忠賢,魏忠賢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試探皇帝,於是他主動向皇帝解釋這些事情與自己無關,並抒發了一波情感,說自己無能願意告老還鄉。沒成想,皇帝表面上對他不僅深信不疑,斥責那些彈劾的大臣,還對他大加封賞。
魏忠賢回去之後把這件事情說給了客氏聽,客氏也打算模仿魏忠賢的做法進而得到封賞。客氏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乳母,對魏忠賢的幫助極大。誰知,當客氏對著朱由檢來了一波抒情之後,朱由檢准了她回鄉養老。弄巧成拙的客氏極其難堪,但又不得不遵守皇帝的命令。這時的魏忠賢才意識到,朱由檢並不是自己以為的那樣無能與天真。
等魏忠賢反應過來的時候,東廠的勢力已經被朱由檢在暗地裡削弱了不少。「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魏忠賢這時才明白了朱由檢「溫水煮青蛙」的計謀,朱由檢讓他在放鬆警惕的狀態下不斷漏出馬腳,以便追查。正值,嘉興縣貢生錢嘉征,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
第一,和先帝相提並論。第二,目無皇后。第三,違法插手軍事。第四,眼裡沒有君王。第五,嚴重剝削藩王。第六,眼中沒有聖人。第七,亂封爵位。第八,胡亂冒領武將功勳。第九,修建生祠。第十,暗中勾通其他有權勢的人。這些罪名也不足以說完魏忠賢所做的事情。
朱由檢讓人把這些罪名念給魏忠賢聽,魏忠賢和以往一樣說自己被冤枉,開始打「感情牌」。可這時的朱由檢可不是剛登基的架空皇帝了,這些年的忍辱負重,拋光養晦,使他在私下裡不止削弱了閹黨的勢力,還調查出了與閹黨有關的大臣們,表面風輕雲淡之間,朝廷早已翻雲覆雨,朱由檢把各項實權拿到了手裡。魏忠賢看時局不對,於是在慌忙之中連忙保命,對皇帝說告老還鄉。朱由檢准了他的請求。
可準備告老還鄉的魏忠賢並不安生。他帶走了大量的錢財與僕人,頗有離開朝廷東山再起之勢。這些事情傳到了朱由檢的耳朵里,朱由檢便知道是時候處死魏忠賢了。但是已經准了魏忠賢告老還鄉,所以也沒有理由直接處死,於是朱由檢便在魏忠賢回鄉途中,派出大量侍衛取魏忠賢性命。魏忠賢自知命不久矣,於是,在歸鄉途中,自縊而死。
魏忠賢的一生也算是機關算盡,處心積慮,步步為營,但為什麼他卻鬥不過17歲的朱由檢呢?這無疑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朱由檢的聰明與忍耐,即使風雨飄搖的明朝最後衰亡,也否認不了朱由檢的功績,朱由檢可以稱之為一代明君。其二便是魏忠賢輕看了朱由檢,抬高了自己,在任何事情面前,輕敵都是最為致命的。
聲勢滔天的魏忠賢便這樣折在了17歲的朱由檢手裡。朱由檢的手段在古代歷任皇帝中也算是極高的,一個有謀略有膽識又有忍耐力的皇帝扳倒魏忠賢也是理所當然,意料之中。在朱由檢設的這個局中,魏忠賢一步步走入,最終陷入進去,萬劫不復。
歡迎各位看官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