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窮小子」當上「牛老闆」,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2019-09-11     重慶豐都

曾憲忠年少時,由於家裡清貧如洗

村裡人都戲稱他為「窮小子」

曾憲忠年過半百,他家祖祖輩輩都是以務農為生,到了他這一輩,家裡更是清貧如洗,加上缺少勞力,只讀到小學五年級的他,就被迫輟學回家幫助父母勞動生產,家裡很窮。

因此,村裡人都戲稱曾憲忠為「窮小子」。如今的曾憲忠,在外打拚多年,回家通過養殖肉牛致富,大家不再叫他「窮小子」,而是改叫「牛老闆」。

「今年上半年,我家出欄肉牛15頭,每頭牛平均體重都在500公斤以上,按活體價28元/公斤計算,扣除飼料等成本,純利潤有10萬多元。預計下半年還可出欄肉牛15頭,全年的純收入至少有20萬元。」近日,三元鎮何家壩村村民曾憲忠說。

「幫助父母種了幾年莊稼,家裡有了餘糧,不再為溫飽發愁,但家裡仍然經濟困窘,連稱鹽買油都捉襟見肘。」曾憲忠說。

村裡同齡人紛紛選擇外出務工

並從外面千兒八百地給父母寄錢回來

當時生活水平還不算高

這些錢基本相當於在家種地一年的收入

曾憲忠心裡不由有所動,於是他說服父母

義無反顧地背上行李,走出了小山村

「在外漂泊的那些年,由於沒有文化,也無一技之長,先是在重慶主城跟師傅學打碎石,後來又到了福建等沿海地區做建築,雖然髒活重活都干,但到了結算工錢時,卻發現拿在手裡的只有薄薄的一沓錢。」曾憲忠說,照這樣下去,打一輩子工也摘不掉「窮帽子」。

抓住機遇養殖肉牛

2014年,三元鎮何家壩村被確定為貧困村

曾憲忠也回到家鄉,決定抓住機遇創業

曾憲忠把決定養殖肉牛的事情分別向當地鎮黨委政府、村委會進行了彙報,得到了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僅花了一個把月時間,養牛場就順利地建起來了。

2016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曾憲忠貸款20萬元,自己籌資10萬元,共投入30萬元購買了9頭肉牛。不懂養殖技術,他就向縣上的肉牛養殖大戶虛心請教,活學活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慢慢地就掌握了技術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肉牛養殖規模逐年擴大。

「從2018年開始,我的養殖場開始有了收益,截至當年年底,共出欄肉牛7頭,實現純收入近5萬元。」曾憲忠說,嘗到了甜頭,他把這筆錢又用於投資,購進更多肉牛飼養。

目前,曾憲忠的養殖場肉牛存欄還有48頭

今年上半年出欄15頭,預計到年底

還將出欄15頭,全年可實現純利潤20萬元

相當於他外出務工4年的所有積蓄

帶動村民共同增收

「養牛需要飼料,特別是肉牛育肥期間需要糧食等精飼料,我就按市場價收購村民的玉米,不但解決了我的牛場用糧問題,也幫助村民解決了賣糧難問題。」曾憲忠說,隨著牛場規模的擴大,目前每天需要50公斤玉米,一年下來就要消化當地餘糧十幾噸。

據了解,曾憲忠還讓村民拿玉米秸稈換牛糞,既解決了牛的飼草又處理了牛糞,降低了養牛成本。同時,他鼓勵村民種植牧草,並承諾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此舉既解決了養牛場的優質牧草問題,又為村民增收找到了一條路子。

希望就是夢想,夢想就是動力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不是「等靠要」

而是通過勤勞的雙手去努力拚搏

曾憲忠最終通過養牛致富

正是因為他選對了實現夢想的目標和路子

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踏踏實實

身體力行地去為之努力奮鬥的結果

記者:李達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ptgHW0BJleJMoPM1T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