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常有人拿英國的大不列顛島與我國的陝西省進行對比,說兩者的地理輪廓非常相似。大不列顛島和陝西省確實存在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是南北長、東西窄,北部相對較窄,南部相對較寬。大不列顛島和陝西省在地理上都分為三個部分,大不列顛島由北邊的蘇格蘭、南邊的英格蘭以及西南的威爾斯組成。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的陝西省由北部的陝北、中部的關中、南部的陝南三個部分組成。
有人很納悶,說陝北、關中、陝南無論是地理氣候還是人文風俗差異都非常大,怎麼會成為一個省?這個並不難理解,你看江蘇省的蘇南和蘇北在地理氣候和人文風俗上的差異也非常大,不照樣在一個省內?
陝北地區主要由兩個地級市組成,南邊的延安市與北邊的榆林市。這兩個地級市的面積都比較大,延安市面積約3.67萬平方公里,在陝西省內已經算是很大了。榆林市的面積比延安市還要大,約4.35萬平方公里。很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黃土高坡》,講的是黃土高原上的故事,陝北就是黃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陝北地區北接內蒙古的毛烏素沙地,東隔黃河相望山西省,西接寧夏與甘肅省,地勢較高,氣候比較乾旱。
有人說陝北給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土」,遍地是「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可能很多人對陝北人的印象是一個小伙子在放羊,頭上包著白頭巾,站在黃土高坡上面對群山唱起信天游,顯得非常有氣勢。
陝北的歷史非常厚重。秦朝時設上郡,轄區包括陝西省的北部,治所在膚施(今榆林市區南)。延安在北宋時是防禦西夏的一線軍事重鎮,宋人有言:失延安則失關中,失關中則失天下,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明朝與北元(包括蒙古各部)對峙,榆林就處在明朝與北元的交界處,是明朝的九邊重鎮之一,稱為延綏鎮或榆林鎮。
陝北以南是關中地區。關中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分量最重的幾個地理區域之一,消滅六國實現大一統的秦朝,國都就在關中的咸陽。繼秦朝之後的西漢定都於關中的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幾百年後,北周、隋朝、唐朝相繼定都於長安。這些大型王朝在關中號令天下,深刻地改變了我國歷史的進程。
關中到底以哪裡為界?一般來說就是四關之中,即潼關(東漢以前為函谷關)、武關(也稱藍關,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境內)、散關(大震關),蕭關(寧夏固原東南)之間,古稱四塞之地。關中平原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界黃土高原,南隔秦嶺,西有隴山,東有黃河,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地理環境非常利於防守。
漢高帝劉邦統一天下後,打算定都洛陽,謀士婁敬就勸劉邦定都關中,理由是「關中被山帶河,四塞以為險固,萬一有急,雖敵有百萬之眾猶足拒之。」張良也是這個態度,關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據三面為守,只留東面遏制關中諸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現在的關中在地理上包括陝西省省會西安市,咸陽市,銅川市、寶雞市、渭南市等地,面積約有5.5萬平方公里。
關中以南是陝南,在秦嶺以南,秦嶺是我國南北的主要地理分界線之一。陝南由三個地級市組成,西邊是漢中市,中間是安康市,東邊是商洛市。
陝南在地理上更接近於四川,這裡山高林密,河流密布(漢水),氣候溫潤,和陝北的地理差異非常大。大家都覺得國寶大熊貓只有在四川省才能看到,大熊貓的分布其實非常廣泛,陝南也是我國重要的大熊貓活動區域,甘肅省隴南市也有大熊貓。在古代,只要出現南北王朝對峙的局面,陝南基本上為南方王朝控制,作為四川盆地大城市成都的戰略門戶。比如東晉、南朝宋齊梁、南宋都是如此。從這個角度講,陝南與南方的聯繫更密切一些。更何況陝南與關中相隔險峻的秦嶺,兩者之間只有幾條比較難走的小道相通,比如著名的子午谷、儻駱道、陳倉道,與關中的聯繫相對比較困難。
北宋時設永興軍路,轄區包括陝北大部和關中地區的東部,卻不包括陝南的漢中等市。當時的漢中設興元府,隸屬於利州路,是利州路的治所。元朝設秦蜀行省,陝西省與四川省合二為一,陝南與關中、陝北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陝西與四川分開,但陝南依然屬於陝西省,明朝和清朝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直到現在。
陝西省雖然由三個情況差異非常大的地區組成,但省內區域有差異也沒什麼,反而更具有一種吸引力。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