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大馬營鎮多舉措創建生態宜居新家園

2020-03-27     張掖日報

王江

漫步在山丹縣大馬營鎮,村間小道田間地頭,處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一條條寬闊筆直的街道;一幢幢鱗次櫛比的易地扶搬遷樓拔地而起;一莊莊乾淨整潔的院落,讓人心曠神怡……。大馬營鎮以「踐行全域旅遊、打造特色鄉鎮」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推進,不斷「刷新」鎮村「顏值」。

科學規劃推進提「效能」

該鎮按照「踐行全域旅遊、打造特色鄉鎮」總體工作思路,以「四片三區三線兩中心」的「4332」鄉村振興規劃為總抓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從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全域旅遊、脫貧攻堅等多個方面對全鎮生態宜居小鎮建設進行精準規劃。先後深入17個行政村,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制定完善了《大馬營鎮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工作方案》,確保生態宜居村莊建設既能滿足生態保護、耕地保護等要求,又能引領鄉村發展。同時,對馬營集鎮、農村「空心化」、舊房拆除騰退復墾進行規劃設計,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序推進。至目前,調查摸底騰退復墾343戶,有意願搬遷至生態宜居點112戶。

人居環境整治提「顏值」

「村裡環境變美了,住著特別舒服」。提到村子的變化,馬營村群眾王忠錄高興地說,「這幾年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柏油路,垃圾箱也增多了,生活垃圾不再隨意堆放,每天生活在乾淨漂亮的環境中,不光心情好,也更有精神了,大家散步、跳廣場舞都很開心。」

近年來,該鎮圍繞村容村貌、殘垣斷壁、垃圾死角清理、綠化補植、植樹造林等任務開展集中攻堅行動,全面提升改善村居「顏值」,紮實開展全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徹底改變髒亂差面貌。全面推行村莊清掃保潔制度,定期組織保潔員對沿路沿線、房前屋後、「三堆」、廢舊地膜進行清理,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前累計清理垃圾臨時堆放點17處,清理垃圾17.5噸,回收農膜86噸。同時,今年計劃改建衛生廁所445座,創建「清潔村莊」6個。在馬營集鎮種植1公里綠化帶2條。實施「三北五期」2019年度退化林修復工程,在城南、高家湖、上山灣種植喬木林1028畝,在夾河、新泉種植灌木林4088畝。

特色產業培育提「品牌」

「只有把產業做起來了,貧困戶的日子才能慢慢好起來,對脫貧才更有信心,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夾河村黨支部書記田世昌同志說。

近年來,該鎮利用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圍繞「四片」建設,加快特色產業培育。採取試點先行、片帶整推的形式,在夾河村連片種植娃娃菜、西芹等高原夏菜500畝。以前山、馬營、磨灣為主,帶動全鎮建設1.5萬畝優質雜交油菜基地。以新泉、夾河、圈溝為主,落實種植道地中藥材2400畝。以花寨紅提、下河油桃、李子為主,建設高原延後優質林果2000畝。以圈溝、新墩、花寨食用菌基地為主,種植食用菌大棚220座,實現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著力培育優質綠色無公害小麥和馬鈴薯良種,面積分別達到2.2萬畝、2.8萬畝。依託祁連山牧草專業合作社建成萬畝優質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帶動全鎮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

文化鑄魂助力提「氣質」

歡快的廣場舞跳起來,優美的小曲唱起來,自信的笑臉露出來……處處洋溢著幸福和歡樂。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精準發力,把文化興鎮、富村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有力抓手,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等同謀劃同推進,創新載體,利用「三下鄉」「快樂老鄉」等活動,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傳承、創新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移風易俗,制定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常態化開展「五星文明戶」「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等推薦和評選表彰活動,讓明禮誠信、善行義舉、溫良恭儉深入人心,不斷倡樹正風,傳遞正能量,培育新時代的文明鄉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kjpG3EBnkjnB-0zHX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