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下一個「10億賭約」,傳統企業怎麼贏?CIC 2019 全國巡展錦囊傾授

2019-10-25     科技百分百

一直以來,關於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孰優孰劣的爭辯就沒有停止過。曾經網際網路模式的盛行,讓傳統企業一度陷入轉型焦慮。但是隨著市場的競爭博弈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的分野卻開創了讓人意外的局面。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談到,一切商業都將網際網路化。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淘寶、攜程、美團、滴滴、小米等眾多網際網路企業的湧現,深刻的改變了中國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同時,所有行業都在被網際網路「潤物細無聲」的滲入和重構。

「網際網路打敗傳統行業」一度成為輿論焦點,能不能把握好「網際網路+」,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甚至成為這些年傳統企業最大的焦慮。然而,傳統企業真的輸了嗎?

1 10 億賭約後的 PK 賽

近期,小米集團與格力電器 2018 年財報公布,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網際網路與傳統企業的競爭中。

據 2018 年報,格力以總營收 1981.2 億元擊敗小米 1749 億元,董明珠正式贏得與雷軍五年前定下的「10 億賭約」,隨即雙方又開啟了下一場 10 億賭約。

其實這場由兩位明星企業家光環加持的「豪賭」,輸贏並不是關鍵,背後反映的是網際網路新經濟與傳統製造業之間的競爭,也折射出中國經濟正處在大變革時代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傳統產業體量龐大,但隱隱感受到了危機,不轉型沒出路。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可謂「風景這邊獨好」,但在「風口」上能飛多遠仍有待時間考驗。

在網際網路模式盛行多年之後的今天,人們突然發現小米、阿里、京東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逐漸像傳統企業一樣走向線下布局,喊出「All in AIoT」的口號。

而傳統行業不僅沒有被網際網路「幹掉」,反而有一部分走得比較靠前的傳統企業和機構成功找到了數字化轉型之路,成為了和網際網路企業一樣領先的科技型企業,比如:

千億級國有企業江蘇交控,將江蘇省境內 4600 公里的高速公路,80 多個 ETC 網點,沿線 4000 多路攝像頭,300 多個氣象站全部連入雲端,讓數萬人同時在線查看路況、氣象信息和事故情況,提供智慧交通服務。

水利建設國有企業貴州水利,將貴州這個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區進行了數字化再造,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將防洪減災預測時間提前至 24 小時以上,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贏得先機。

這些看似傳統如今卻稱得上是科技型企業的機構,都是青雲QingCloud 典型的客戶。在長達十年的競爭中,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之間不僅沒有相互取代,反而兩者的發展路徑從分野走向交融,中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 未來屬於數字化企業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寫道:「1914 年的人們熱衷於發動戰爭,是因為他們知道戰爭能促進經濟繁榮,提升政治權力。但是在今天,經濟的本質發生了改變,最重要的經濟資產變成了科技和知識機構。」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傳統機構,每一次業務創新都離不開技術在背後的支持。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未來的頂尖企業是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數字化企業。

青雲QingCloud 作為業內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很早就關注到了企業數字化競爭的實質。在青雲QingCloud 看來,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的競爭,其實體現的是科技下沉與產業升級的融合演進:

在數字化轉型 1.0 階段,傳統行業全面提出「網際網路+」口號,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雖然傳統行業在這個階段產生了很多新的業務類型,但是其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還是滯後於虛擬經濟網際網路,尤其是應用開發能力、系統架構能力、應用疊代速度等,這一階段是網際網路企業領先。

在數字化轉型 2.0 階段,上網人口趨於飽和,虛擬經濟網際網路的潛力開始觸頂。反觀傳統行業,在全面數字化的改造升級下卻煥發了新生,生產模式與商業模式正在突破虛擬經濟的想像力。

青雲QingCloud 認為,如今中國社會正在進入規模宏大的數字化轉型 2.0 階段,其目標是實現一個完全數字化的世界。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深入,未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一切都會被完全數字化,所有要素的數據最終匯聚起來將產生新的智能。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數字化基礎技術支撐的雲計算,就成為傳統行業率先進入的主戰場。

對於傳統企業和機構而言,數字化轉型 2.0 的首要任務在於,核心業務上雲和新老業務的雲上融合,而這至少需要兩個前提:

第一,廣義雲計算平台支撐。目前青雲的雲計算平台可以提供全態(公私托混)和全棧(IaaS、PaaS、應用平台)能力,滿足的是企業面向網際網路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需求。

但是隨著全面智能「數字世界」的到來,在全態和全棧構成的 ICT 大平台能力基礎上,還需要能夠覆蓋「雲、網、邊、端」全域的廣義雲計算能力,以實現多級立體的數據互聯和網絡互聯,業務負載的自由遷移與伸縮,數據的流動與集中,應用的快速交付與疊代。

這正是青雲QingCloud 為之努力的未來世界。在今年 CIC 2019 雲計算峰會上,青雲QingCloud 首次亮出了醞釀已久的「七年之劍」——擁有「廣義雲計算」能力的全維雲平台,以此打造數字世界的基石,以統一架構和高度解耦實現全場景的自由計算,幫助企業釋放科技創新能力。

第二,全新的生態合作。事實證明,網際網路並不能完全顛覆傳統行業,也不能代替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未來的數字世界一定是由企業、平台廠商和專業廠商三者共同實現的,缺一不可。在全新的生態合作中,企業和廠商都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邊界。

作為尊重和敬畏每個行業專業性的雲平台廠商,青雲QingCloud 把自己的角色定義成「陪伴者」、「賦能者」,將自己的邊界定在「只做通用平台層」,而把場景化、行業化的事情全部交給專業的合作夥伴來做。

有了青雲QingCloud 這樣的「千斤頂」、「大後方」和「百寶箱」,企業和合作夥伴才能更加放心和有信心的攜手打造數字生態。

在這兩大前提下,傳統行業及時抓住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IoT、5G、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再結合各行各業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一定會通過數字化轉型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3 差異化的數字化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不同行業對轉型的緊迫感和難度也存在巨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充分靈活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作為在中國最早把雲計算帶到傳統行業的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 默默引領著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的腳步,並積累了大量的行業落地能力與成功經驗。

除了上文提到的江蘇交控、貴州水利,青雲QingCloud 在各行各業還有許多優質的用戶,例如交通領域的首發集團、廣東公路局等,航空業領域的國航、川航、昆明航空等大型企業,金融領域的招商銀行、中國銀行、泰康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

親歷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讓青雲QingCloud 感受到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的差異之巨。

因此,青雲QingCloud 基於自身前瞻性的技術優勢、行業洞察能力以及快速、精準匹配行業用戶需求的能力,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解決方案:

通過統一架構、高度解耦的技術,為企業提供「可分可合」的雲能力,賦予企業終極的靈活與自由。

為了將這些數字化轉型利器和更多的成功案例與經驗帶給各個行業,青雲QingCloud 啟動了「CIC 2019 全國巡展」,巡迴成都、西安、瀋陽、深圳、太原、石家莊、蘇州、上海、武漢、杭州 10 座城市。

無論是技術愛好者、企業 IT 和運維工程師、架構師,還是面臨數字化轉型挑戰的企業 IT 管理者,以及希望尋求合作的各界代理商、ISV、SI,此次巡展都不容錯過。

現場不僅有資深行業大咖詳細解讀雲計算前沿技術趨勢,全面展示 IoT 與邊緣計算、網絡、軟體定義存儲、分布式資料庫、容器等最新產品與解決方案。

還有業內同行專家共同探討各行業如何利用前沿的雲計算技術進行數字化創新,幫助企業打造雲端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巡展還專門面向多個行業的實際業務場景設置了議題,如:企業核心業務上雲、連鎖多分支企業智能組網、IoT 智能視頻監控、數字化辦公、智慧醫院、電力數字化轉型、工業大數據數字化轉型等。

更邀請了來自各大傳統行業的重磅嘉賓,講述真實的企業數字化實踐及業務場景,勢必會讓現場觀眾受益匪淺。

智能數字世界的大門正在開啟,企業需要以全新的戰略、高維的視角和更加貼近產業的場景,打造數字未來的落地實踐。

在青雲QingCloud 「CIC 2019 全國巡展」帶來的數十個成功數字化轉型案例中,相信一定有你感興趣的故事。

- FIN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gD0CW4BMH2_cNUgOU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