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做過王朝、帝國都城的地方,今天多指北京。北京地區,西周時期建城,春秋時期成為諸侯大國燕的都城,遼為陪都南京,金中後期為都城燕京,元明清為都城。
帝都又叫帝京。如漢代《漢武故事》說:「顧視帝京,乃自作《秋風辭》。」白居易詩《琵琶行》有句:「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明代有歷史地理類筆記《帝京景物略》,詳細記載了明北京城的風景名勝、風俗民情。
|出處| 歷史出處為清乾隆皇帝的《帝都篇》文章。當代,日本動畫片《中華小當家》:「帝都北京,黑暗料理界的魔掌」的傳播,加深了北京與「帝都」聯繫。
|造句| 《正陽門下小女人》是以帝都為地理背景拍攝的。
帝都北京
約定俗成的上海別稱,多在網絡話語中出現。魔,字面意思是魔幻的意思,也有一說,認為跟「摩」聯繫在一起,有「摩登(時尚)」之意。漢字中的魔,是道教用語,與仙相對。魔都在網絡上的傳播,跟日本小說《魔都》、動漫作品的推動有關。
魔都上海
|出處|
|造句| 徐光啟是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明晚期松江府魔都人氏。
帝,帝都;魔,魔都。伏,潛伏。造詞源出「伏地魔」,指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大反派。伏帝魔,顧名思義,就是在帝都的魔都人——用以描述在北京長期居住、工作的上海人。
一個「伏」字,並非僅因為湊巧亂用,而是精妙反映了上海人在北京的狀態。對於常人來說,上海人北上帝都工作,不可思議。為了避免交友上的尷尬,更怕江湖朋友誤解,他們深居簡出,低調地隱藏口音,以至於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族群。
動漫里的伏地魔
|北京新近積分落戶的上海人有18人|
|出處| 至少在2012年,豆瓣就有人提出這一說法。較為深刻定義、傳播這一概念的文章是2018年7月25日公眾號「doriskeke」的推文《你好,我是伏帝魔》
|造句| 北京、上海兩座都市,共同孕育了伏帝魔這一群體。
|同比例尺、同範圍的北京與上海城區對比|
指廣州。相對帝都與魔都,妖都說法產生的時間較晚,一定程度上是附會前兩者而生。11區(日漫文化中對「日本」的稱呼)的帝都、妖都分別指東京、大阪,京都和奈良分別為「大魔都」「小魔都」。日漫文化中描述中國時,妖都指香港。離香港很近的廣州由於動漫業飛速發展,漸漸取代香港,稱為「大妖都」,後者則稱「小妖都」。
此外,「妖」可以理解為妖嬈,廣州地區四季鮮花盛開,文化多元雜糅,堪稱妖嬈之城。廣州新地標「小蠻腰」,也跟「妖」發生諧音。
廣州夜景
廣州塔——小蠻腰
|出處| 日漫《魔卡少女櫻》劇場版中有一部演出時,把香港稱為「妖都」,後來廣州動漫業越來越繁榮,取而代之;大眾語境中「妖都」是為附和帝都、魔都而生。
|造句| 如今的妖都市,有一種類似唐代長安的現象,崑崙奴數量眾多,成為南國一大風景。
富饒的成都平原
指成都、重慶或四川盆地。
隨著帝都、魔都等城市名號的出爐,網民們紛紛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包括成都在內的其他城市尋找代號。基於四川盆地安逸舒適的環境下,造就的「腐文化」,他們為成都想出了「腐都」稱號,由於成都平原古稱「天府之國」,於是有了「天腐之國」。
重慶夜景
成都夜景
除了成都,也有人將腐都稱號用於重慶,理由是:重慶風氣開放,不僅盛產美女,還盛產腐女,對腐文化包容度高,日漫文化在這裡頗受歡迎。另外,無論成都還是重慶,對同志現象都比較包容,他們對巴蜀雙雄充滿好感。網傳的某「中國十大GAY都」排行榜上,成都第三、重慶第一。
重慶舉辦過的「男男接吻大賽」、日番腐漫漫展等在別處可能會尷尬,但在當地據說並不見怪。
|出處| 具體時間地點不詳,原因如上。
|造句| 少不入腐都,老不出「天腐之國」。
上二圖:藝術氛圍濃厚的重慶,是西部當代藝術中心,也是宅文化、腐文化活躍重要城市。
|出處| 具體時間地點不詳,原因如上。
|造句| 少不入腐都,老不出「天腐之國」。
指西安市。西安及周邊地區(包括咸陽)曾是周秦漢唐輝煌歷史時期的都城所在。幾度興廢,舊時古城早已化為灰燼,遺存埋於地下。這裡的廢,用以形容毀廢、頹廢,透露著著人在滄桑劇變面前的無奈。賈平凹同名小說的發表,加深了這一名稱。
|出處| 作家賈平凹1993年發表的《廢都》,故事即以西安市為背景。
|造句| 肉夾饃、涼皮是廢都名吃。
西安夜景
|西安-咸陽地區歷代古都範圍示意圖|繪圖-大地理館
哏都,網友對天津市的幽默暱稱。哏,意思是滑稽、有趣,在相聲中指笑點。對口相聲中,兩名相聲演員扮演的角色稱為「捧哏」、「逗哏」。天津又是相聲的發源地,又有悠久的油墨文化,所以有了「哏都」說法。2012年12月,微電影《哏都青年》系列正式上映。
天津夜景
|出處| 最早時間不可考,公開傳播以《哏都青年》微電影最為明確。
|造句| 大麻花、狗不理包子、泥人張,是哏都三神器。
一般指南京。南京人向來以喜食鴨肉而聞名,美食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傳播之廣,堪稱全國之最,據說北京烤鴨中的燜爐烤鴨,是由南京傳去的。鹽水鴨作為南京的城市名片,是當地人民饋贈親友的不二選擇,也是遊客到本地必嘗的美食。
南京市民排隊買板鴨
南京當地有順口溜:「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除了名吃鹽水鴨,南京還有板鴨、醬鴨、金陵烤鴨、繽紛鴨件、鴨血粉絲湯、咸鴨肫、美人肝、鴨油燒餅……據統計,南京市民一年要吃掉一億隻以上的鴨子,鹽水鴨就占了4000萬隻。坊間戲稱,「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離開南京」。南京一帶沿江多水,適合鴨禽飼養,除了本地城郊所出,蕪湖、馬鞍山、安慶一帶的安徽朋友圈,也是南京鴨肉美食的供應地。
|出處|因南京人民喜鴨的美食文化而得名。
|造句| 帝都方言里的「沙比」,用鴨都話翻譯就是「呆比」。
南京夜景
南京新街口航拍
指的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系網友對合肥的暱稱,最早是因為一個網友以小說的方式,描述了中國城市之間的恩怨江湖,他發布的這一連載直播貼子,首次提合肥為「霸都」說法,後來漸漸的被人——主要是熱愛地域話題、常常出沒在貼吧上的人們,熟知並使用。作為中部省份,安徽大力推行強省會戰略,合肥明顯領先於省內其他城市,省會「首位度」頗高,就像武漢之於湖北,成都之於四川。
合肥夜景
合肥名人李鴻章
霸都的發帖者,據考證是湖北籍網友。「霸都」合肥作為中部其他城市武漢、長沙的競爭者,從一個外地人口中說出,開始有點「黑」的成分——這裡「霸都」有「霸占資源,頗有合而肥之意味」。但因為「霸都」充滿霸氣、喜感,本地人也逐漸接受,常常自稱「霸都人民」。
|出處| 百度網友「合肥中部硬吃」,在中華城市貼吧發表《中國城市發展大會》直播貼,首次公開傳播「霸都」——該吧友對「合肥」二字進行了這樣一番解釋: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因「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霸都。之後,百度出現了「霸都吧」。
|造句| 李鴻章,安徽霸都人,留下了「宰相霸都天下瘦」的段子。
合肥濱湖新區夜景
指的是長沙。長沙地區娛樂業非常發達,大街小巷分布著許許多足浴店,民間一直流傳「腳都」之說。後來有人常說:北京是首都,長沙是腳都——一手(首)一腳,自嘲和他黑,纏綿在一起。
|於建初小說《腳都》封面|
|出處| 最早是民間流傳。公開出版物以於建初小說《腳都》最為知名,以長沙地區盲人按摩師行業為背景而創作。小說反映了現實,它的出版又推動了長沙足浴按摩業的發展,安置了數萬盲人就業上崗,當地有盲人技師收入甚至達到了一線城市白領階層的水平。
|造句| 芒果台,坐落在美麗的腳都,那一帶被稱為馬蘭坡。
長沙夜景
指的河南省洛陽市。洛陽的「神都」稱號古已有之,字面意思可能是「神州大地之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時期洛陽的別名。當代因徐克導演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神都龍王」系列的傳播,讓它重新煥發青春。
|《神都龍王》電影海報|
|出處|「神都」二字連用,最早出現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這裡指的是神靈所居之地。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以神都洛陽為都城。《唐六典》卷七記載:「永昌中,遂改為神都,漸加營構,宮室、百司、市裡、郛郭,於是備矣」。
|造句| 牡丹,是神都市的市花;神都市拖拉機廠,曾是中國著名的大型重工業企業。
復建的神都洛陽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