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國企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國資國企改革和轉型發展的目標、路徑、重點和任務,從頂層設計上定向把關、高位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7年,省發改委發布53個「騰籠換鳥」項目;2018年再次公開發布帳面凈值超過340億元的108個混改項目;2019年利用項目發布機制,推介137個混改項目,涉及資金380億元。截至目前,省屬企業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企業3戶,占12.5%;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70.9%,省國資委今年共審核批覆新增設39戶公司,其中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公司33個,占比達到84.6%。民營企業廣泛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濃厚氛圍已經全省範圍內形成。
成績來之不易,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當前,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性不高,落地項目不多的情況也依舊存在,為了進一步鼓勵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特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實施精準混改
(一)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國企混改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推進方案,明確混改方向、主要目標、實現途徑,具體措施,進一步對民營資本進國企的領域、範圍、進入程序、藉助平台等進行全盤設計,確保改革規範有序,更具可操作性。
(二)研究出台推進混改的政策體系,制定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模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活動中的資本合作、企業合作和產業合作等行為,制定混合所有制企業民企股東產權保護政策。
(三)完善項目篩選調整推出機制,分類建立混改項目的標準條件、篩選機制、調整機制、出資人對混改項目落地實行後評估制度,篩選出適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優質項目,成熟一批,推出一批,逐步放開,進一步增強混改項目吸引力。
二、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一)推進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破解國有企業領導人的雙重身份難題。對現有國有企業進行分類,積極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推行負面清單管理,除維繫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少數行業、少數企業外,其他類型國有企業均應實施股份制改造。
(二)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推動民營企業管理去家族化,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加強培育、積極扶持企業上市,幫助完成企業股份制改造。
(三)推進混改企業股權多元化社會化,促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試點企業經理層全面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推進企業高管市場化薪酬機制,加強對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員的培育,推進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建立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規範高管與普通員工持股行為,加快並擴大員工持股試點,保持持續混改的正向激勵。
三、強化配套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一)健全法律保障體系,完善歸屬明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建立產權流轉順暢的市場運行機制與產權市場體系,完善交易功能,規範交易行為,降低投資風險,促進產權流動,重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行效率。進一步改善政府行為,集中力量強化對產權市場秩序的監管,踐行行政執法與司法公正平等。
(二)用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政策,建議參照瀋陽國資國企「專項改革試點」政策,將我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與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緊密結合,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先行先試,妥善解決我省國有企業遺留問題,不斷激發國企活力和創造力。
(三)完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將混改工作量化並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提高混改考核的占比權重。建立科學完善、切實可行的容錯糾錯機制,鼓勵改革創新,支持擔當作為,讓混改雙方都能心無旁騖地推進混改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