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GQ十周年人物盛典舉行,這場「名利場」大趴體向人們上演了一出真人版《小時代》,這場透露著滿滿優越感的盛宴,不僅展現著娛樂圈的閃耀光環,也讓大眾感受到了流量不斷更迭的殘酷現實。
遙想2016年《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接送鹿晗的車輛剛出機場就被10輛粉絲車緊緊跟隨,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東拐西繞才得以甩脫。時隔三年,類似的故事仍在繼續,但故事的主角,從鹿晗變成了李現、王一博、蔡徐坤、朱一龍。
初代的流量們的現狀早已不復當年,鹿晗《上海堡壘》票房呈斷崖式下跌,上映不到一個月提前撤檔,楊洋今年唯一一部電視劇《全職高手》反響平平,一直立志於轉型的李易峰已經很久沒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去年的《動物世界》在演技上雖受到一些認可,但這部電影過後他又開始呈現半消失狀態。吳亦凡搭上《中國有嘻哈》這趟車轉型做了音樂人,試圖用才華獲得大眾認可,可大眾對其業務能力一直存在質疑。
視線回到2014年,出道多年的李易峰突然爆紅,粉絲因自家愛豆在《快樂大本營》鏡頭少湧進快本官微集體控訴,有著綜藝之王的快本因輿論壓力首次破例單獨做了一期《古劍奇譚》專場。
同一年鹿晗和吳亦凡宣布與韓國SM公司解約,投入祖國母親的懷抱引來很大轟動,鹿晗微博評論破億打破金氏世界紀錄,吳亦凡成為首位入駐杜莎夫人的90後藝人。楊洋與榮信達的解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第二年也憑藉《盜墓筆記》成功擠入流量行列。
這些自產自足的偶像彌補了國內「小鮮肉」市場的空白,也讓內地偶像市場徹底崛起。不斷更新的數據一次次刷新著人們的認知,影視、音樂、雜誌、時尚活動等娛樂版面幾乎都被流量明星們所占據,超高的人氣也讓他們商業價值飛速增長,各種代言接到手軟,流量明星與大IP的結合也成為了爆款影視作品的固定公式。
然而三年的時間,這樣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從「流量潮」開始變成了「批判潮」,提到流量觀眾自動與爛片化為等號。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僅進帳5.3億,距離8億的「保底線」相距甚遠,吳亦凡在《原來你還在這裡》中的台詞如今依舊還會被人拿出來調侃,李易峰的《動物世界》口碑好但票房沒達到預期,鹿晗《上海堡壘》則徹底印證了流量的失靈。
掌握著娛樂圈大部分的核心資源,卻遲遲交不出滿意的作品,讓觀眾對流量徹底失望,而演技只是初代流量失靈其中一個原因。
從2016年到2019年娛樂圈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選秀浪潮的來襲,影視作品的增多,每年都會有大量新鮮面孔出現,留給觀眾的選擇性太多,而初代流量雖已開始考慮轉型問題,卻依舊脫離不了偶像光環,而新一代流量們早已有了危機意識,爆紅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享受成功後的喜悅,而是意味著對待言行舉止需要更加嚴謹,因為他們知道市場、粉絲、觀眾對流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初代流量因長時間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優待,恃寵而驕的他們自身光環感很重,即使出現一些小錯誤他們依舊認為會得到觀眾的體諒,也才會有鹿晗在《上海堡壘》發布會上能輕描淡寫的說出「大家還是多體諒體諒我」這種話,這也難怪鳳凰網娛樂會直接回懟「對不起,觀眾沒有義務等鹿晗成長」。
很多時候從「流量」轉型成為「演員」的路比起「新人」成為「演員」的路要難走得多。
演技始終成為流量跨不過去的坎,也漸漸讓觀眾對於流量參與的影視作品產生排斥心理。老流量嘴上喊著要轉型,大多數卻依然存在僥倖心理,李易峰算是初代裡面最先清醒的一個,《動物世界》演技的進步讓外界看到了他的誠意。只能說《動物世界》遇上強勁對手《我不是藥神》,時也命也。
「演技」這件事情,新流量似乎比老流量更占優勢一些,新一屆流量裡面,李現與朱一龍都是科班出身,去年才考上中央戲劇學院的易洋千璽在《長安十二時辰》里與一群戲骨搭檔也沒有任何違和感,而即使這樣,新流量對待演藝事業也依舊很謹慎,因為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娛樂圈,業務能力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最基本的技能。
《親愛的,熱愛的》播出後讓李現在短短一個月內擁有超過上億的「現女友」,而理智告訴他必須擺正自己的心態。在鳳凰網《非常道》節目中,他說到,現在有在儘量讓自己減少曝光度,希望自己儘量維持一個平衡的生活狀態,這樣才能專注於創作。而面對演技出現質疑的問題,在《面談》中的回答似乎顯得有些緊張,他承認自己之前對哭戲的感知確實較少,對於出現的結果也表示非常慚愧。從李現的採訪中可以看出,他對於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非常嚴謹,所有問題他都儘量強調是個人看法,減少個人生活問題談論,而是多提及表演,傳遞正確價值觀導向。
而朱一龍的緊張顯然要比李現更為嚴重,在今年春晚後台的媒體的訪問中,雖然嘴上在認真回答問題,腿還是很誠實的在抖著。對於朱一龍而言成為流量壓力要大過於驚喜,他一直強調自己不適合做流量,只想踏踏實實做個演員。在接受澎湃新聞的採訪中他提到過,比起紅來講,他更著急的是自己的演技還不夠好,他渴望達到真正的沉浸式表演狀態。也正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滿,才使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更加努力。
同樣默默努力的還有被群嘲的蔡徐坤,先出名,後學藝,遇到瓶頸,通過「回爐」的方式,解除困境,即使比同齡人經歷更為豐富,蔡徐坤形容自己依舊一直活在危機感中。一直想在音樂上證明自己的他,也在默默地找專業音樂老師上聲樂課,甚至在趕飛機的間隙依舊與自己聲樂老師討論音樂與唱法問題。
有觀點說「新流量只不過是複製老流量的路而已」,其實,除了商業營銷路可以複製外,其它一切都沒辦法複製。初代流量依靠人氣確實可以換取一些資源,但時至今日,新流量的日子卻那麼好過了。
演員片酬的下降以及市場對流量明星存在的非議,讓新一批流量拚命強調自己的演員屬性,再加上一批演技過硬且具有一定知名度中年演員的崛起,讓新流量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後續作品支撐很難站穩腳跟。七月現男友到了八月、九月,熱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逝,蔡徐坤被一部分人視為是翻版吳亦凡,但至今都尚未達到吳亦凡的出圈能力。
商業資源有時比影視娛樂資源更加考驗藝人價值所在,在品牌代言上,老流量手裡都擁有高奢代言,吳亦凡前有Burberry,之後LV又向他拋出橄欖枝,鹿晗擁有Cartier代言,李易峰有Armani,楊洋有YSL。
觀看新一代流量,只有蔡徐坤一人今年成功拿下了PRADA,李現代言的PUMA、味全每日C、KEEP等都是在爆紅之前簽下的,可謂是天上掉餡餅,近期「卡地亞」的活動還是當初壹心娛樂前藝人鹿晗大熱時期趟出的資源。朱一龍目前手上時尚類代言只有一個TOM FORD,而新晉流量王一博在商業價值轉化上似乎才剛剛開始接受考驗。
可見老流量的商業價值是新流量目前還無法撼動的,而新流量在商業變現的路上顯然還在接受品牌方的考核。
無論是在影視還是在商業價值上,新一代流量根本無法複製老流量的道路,每一代流量都有著自身的困境與煩惱,老流量在尋找轉型同時,新流量也將面臨如何在虛無的流量下找到自身價值所在,未來發展究竟如何,我們無法作出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想要在這行繼續走下去需要不斷修煉自身的業務能力,畢竟作品和實力才是市場話語權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