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孩子變壞更可怕的是,孩子從此對你封閉了內心!
在我寫的另一篇文章下面,很多讀者曾經留言,談起過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我不打孩子,就是因為我小時候被爸媽打怕了,直到現在晚上也常常夢見挨打,醒來時經常會淚流滿面,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經歷再次痛苦。」
「他們逼著我去跳河,還讓我跪在馬路邊,說我說話不好聽,就連打幾十巴掌,不管我考了多高的分數,都很輕蔑地說,別拽,我自己明明自卑到骨子裡他們還說我太驕傲,還有好多噩夢一樣的事情,現在都記不得了,鬼知道我是怎麼長大的,只是現在的我不能原諒過去的一切」
「被說過最扎人的一句話:小孩子懂什麼自尊心!」
陳喬恩在做節目時就曾經說過,自己小時候睡覺時會在門前頂上東西,因為她擔心媽媽上樓會打她,而媽媽上樓的聲音對於她來說,就是魔鬼的聲音。
密西根大學的Ethan Kross博士的一項實驗發現:一個人的情緒和身體上的疼痛在大腦區域中的反應非常類似,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說自己感到「心碎」時,他的神經系統可能真的體會到幾乎相同幾倍的疼痛,也就說,「心碎」並非只是一個比喻了,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痛!
在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小企鵝面對強大的大吼大叫的媽媽,它被嚇得魂飛魄散,嘴巴插在高山上,肚子掉進了大海里,頭飛到了宇宙,翅膀落到了熱帶雨林匯總,尾巴也在鬧市裡找不到了。
它只剩下2隻腳,卻不知該往哪裡去,直到企鵝媽媽找到它,把它縫合在一起,一切都好像沒有發生過。但被縫合過的心卻再也不是那顆完美的心!
很多媽媽和我說:看到這本繪本,忍不住淚流滿面,後悔吼了孩子。
發脾氣的狀態已經如風一般颳走了,但是孩子的心裡卻永遠有了那一道傷痕。
有位閨蜜說,她小時候有一次被父母吼罵,她至今都記得自己當時的心情,那些貶損的字眼像一隻只小鞭子,抽得她的心一緊一緊的。
從那以後,她遇見什麼事情都不想和爸媽說了,直到現在。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曾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寫道:
「父母告訴孩子他是什麼樣,孩子常常就會成為那個樣子。說一個孩子的下場會如何,是具有破壞性的,預言可能會變成孩子的宿命。」
這也是標籤效應,當父母不斷對孩子加以負面標籤時,孩子可能真的就變成你最不想看見的樣子了。想要自己的孩子變成你心目中的樣子,那就學習去如何掌控好情緒,正面管教吧。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