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荊州26年,他這樣說……

2020-08-04     荊州新聞網

原標題:拍了荊州26年,他這樣說……

前不久,荊州新聞網微信的推文《 其實,你對荊州的夜生活一無所知! 》引發廣大網友熱議,特別是文中,荊州市攝影家協會的熊忠國老師拍攝的多張攝影作品更是被網友們稱讚。

網友留言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

攝影師是記錄者,

是歷史講述者,

更是城市魅力的挖掘者。

有人說,

攝影師鏡頭下的荊州

捕捉的是我們不曾看見過的。

其實,

他們拍攝下的是荊州日常的美景,

只是,

他們用心去感受,

將感情揉入其中,

便賦予了景色一抹別樣色澤。

今天,

我們一起跟著熊忠國

走進他鏡頭下的荊州!

攝影師簡介

熊忠國,湖北荊州人,出生於1955年4月24日。湖北省省攝影家協會、荊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沙市區攝影家協會藝術顧問。

26年來,熊忠國專注於用鏡頭去捕捉荊州的美景,作品廣受喜愛。

有人說,

攝影會有一種和相機談戀愛的感覺,

膩在一起的分分鐘都是

甜甜蜜蜜的,

感情豐富的,

充滿故事的。

買相機,開始攝影,

對於熊忠國而言,

是一個機緣巧合。

記得在1988年,我是用廠里發的兩百多塊錢的年終獎買了一台相機。那時候,還是用的膠捲相機。」 熊忠國說:「其實,當時買相機,是想給小女兒拍照,留一個屬於她的成長記錄。」

相機是有了,可是該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呢?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時代,自學成了唯一的途徑。「那時候,我就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往新華書店跑,在那裡一坐就是一整天,自己鑽研學習。越接觸,就越覺得攝影是一件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後來,我拍攝的地方也從單位慢慢擴大到整個荊州。」在此期間,熊忠國的攝影作品還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受到了鼓舞的他,越發有動力將攝影堅持下去。

詩與遠方的生活是美好的,卻也無法忽視現實生活的難處。

這樣美好的攝影時光只持續到了2002年的國慶節。「廠里效益越來越不好,工資都發不出來。我只好忍痛暫時停止了攝影。」提起這一段,熊忠國聲音略顯低沉。對於彼時的他而言,攝影已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愛好,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是,現實卻讓他不得不先放下這一愛好。

雖然手中放下了相機,但喜愛攝影的小火苗卻一直埋在熊忠國的心中,等待某一契機重新點燃。「2010年,我退休之後,偶爾在電視上,還有你們荊州新聞網上看到報道的一些攝影活動,勾起了我的回憶。想著重新撿起攝影這個愛好,就買了相機從頭開始。」

而此時,離熊忠國放下相機,已經過去了八年了。

作為旁人,我們很難想像熊忠國在當初放棄攝影時內心的掙扎,而在八年後重拾攝影又投入了多少精力與心血。但當提到攝影生活時,熊忠國掩飾不住的愉悅的語氣,卻能讓人明顯感受到他對攝影的深沉熱愛。

對於自己熟悉的地方,

人們總會帶著深沉的情感,

這份情感能化作靈感,

對於熊忠國而言

也是如此,

他鏡頭中的家鄉,

是愛與誠的結合,

是靈魂的琥珀。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作為一名荊州本土攝影師,在熊忠國這麼多年的攝影視角觀察下,他對於荊州這個城市在這些年的變化,比起大家的感受要來的更加深刻。

特別是近兩三年,哪怕是荊州本地人,要是過一兩個月不去沙北,都會覺得變化太大認不出來了。 」作為這座城市的記錄者,對於荊州的變化,熊忠國看在眼裡,沉澱在一張張相片之中。

也正是城市這樣越來越繁榮的景象,催生了我們攝影人用鏡頭去記錄荊州的發展的更強烈慾望。」熊忠國如是說。

沙市活力28公司

荊州萬達廣場

一幀幀定格的畫面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拍攝而成。當問及熊忠國,最喜愛的作品是哪一幅,他說自己被難住了。

「要是這樣問我,我一下子還真答不上來,我拍過很多很有特殊意義的作品。有一些是關於荊州歷史的記錄,就像荊州的老街老巷、老地標,還有一些是體現變遷,就像荊州的舊碼頭和鹽卡新碼頭的對比。」

平日沒事的時候,熊忠國就愛背著相機穿梭在這座城市。早上去中山公園抓拍早鍛鍊的,雨天去拍攝冒雨執勤的交警,夏季去池塘拍攝荷花……他用鏡頭記錄這個城市大大小小的瞬間,一棟棟的建築,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甚至路邊的一草一木,都是他記錄的對象,也是他對荊州情感的另一種呈現。

「但是……」熊忠國停頓了一下,陷入回憶中。「要說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拍荊州第二屆馬拉松。那次的拍攝真的很不容易。」在線路公布後,他騎著摩托車到處踩點,找合適的角度和最佳的機位。跑友跑步的場景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缺少了城市特有標識,怎麼樣能讓大家知道這是在荊州舉行的馬拉松呢?

經過一番踩點,熊忠國想到了荊州古城東門。「最開始,我找到一個超市,想在樓頂拍。可是登樓後還是覺得不夠高,為了拍攝出更好的效果,我又找到了旁邊的一棟大樓。經過一番溝通,得到了允許。」馬拉鬆開跑那天,飄起了毛毛細雨,熊忠國一個人舉著傘在站在17樓,靜候跑友們的身影。當跑友們出現在荊州東門附近,他舉起相機按下快門,留了這張他最滿意的照片。

在拍攝了這麼多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後,更偏愛哪種呢?熊忠國笑了笑說:「往大了說,我還是更喜歡拍攝關於家鄉的人文風光。往細了說,會有很多分類。就像城市建設的,我拍過萬達廣場,記錄著這座地標建築的拔地而起;在工業發展的方面,我還拍攝過工廠勞動熱火朝天的場面……我覺得,每一種記錄都是有特別的意義的吧!」

如今,能夠像熊忠國一樣,專注於紮根家鄉,用鏡頭去記錄家鄉的攝影師不算太多,對此熊老師也頗為感慨。「大家都想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認為這無可厚非,但是我身為荊州人,我覺得我們的思想初衷還是要立足本地,用手中的鏡頭表現荊州的人文風貌、風土人情、城市建設,我們自己荊州人,還是有更加得天獨厚的優勢。」

攝影作品是有生命的,

因為,

攝影者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情感。

攝影作品是有故事的,

因為,

攝影者用鏡頭裡的一切元素

在傾情講述。

就像熊忠國的作品,從取景到色調,作品裡的每一處細節都是他的精心設計,是他的情感、情緒的映射。

對於作品的拍攝,熊忠國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心得。他攝影座右銘是:健腦,健心,健身。他覺得攝影一定要用心,有想法有構思,拍攝的作品要有愛心、有價值。

遠處是風景,身邊也不乏景致。作為攝影師,熊忠國用心感受荊州的美好,用眼睛發掘荊州的美景,用鏡頭記錄荊州的美景,用作品講述荊州的故事。

二十六年間,潛心鑽研攝影。

他踏遍荊州的山山水水,

千萬次按下快門,

用一張張照片為我們記錄並呈現這座城市的美。

也感謝所有像熊老師一樣的攝影師們,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

才使我們的城市保留下了更多珍貴的畫面。

[互動時間]

看過熊忠國老師的作品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你會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對荊州這座城市的熱愛?

在留言區跟小編好好聊一聊吧。

說明:本文中所有攝影作品均由熊忠國老師本人提供,授權使用。感謝熊老師用鏡頭記錄荊州,展示荊州。未經熊忠國老師本人授權,請勿使用本文中攝影作品。謝謝

作者:敗敗;實習生 葉方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CFIvHMBLq-Ct6CZZC5w.html





















37645,加油!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