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從我記事起,父母就三天兩頭地吵架,也不是因為什麼大事情,但是,就是會相互嫌棄。
母親對父親的挑剔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部分:1)嫌棄父親每天在家抽煙很兇;2)嫌棄父親不注意個人衛生(家裡經常有腳臭味);3)嫌棄父親沒有擔當,比很多鄰居賺錢少。
父親對母親的挑剔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部分:1)嫌棄母親太能吃,身材圓潤得像個球;2)嫌棄母親太能護短娘家人;3)嫌棄母親太能打麻將。
在我上初中那幾年,因為學習壓力大,所以,面對父母爭吵時特別崩潰,曾一度對他們咆哮:你們能不能別吵了?但是,我壓根改變不了他們。
曾一度詛咒他們離婚;曾一度想搬到學校做住校生;曾一度渴望自己快點長大。
最讓我舒服的那幾年,必然是上大學的那幾年,沒有父母爭吵的心煩,沒有賺錢的壓力。
大學畢業後,為了讓自己耳根繼續清凈,我想也沒想,就通過校園招聘,留在了上大學的城市,有了還算體面的工作。
我現在已經29歲了,依然沒有結婚的想法,並打算,這輩子就單身了,因為我害怕結婚之後,我的婚姻會是父母婚姻的輪迴。
木子李編後語:
中國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嗎?愛。所以,會在物質層面,對子女演繹春蠶到死絲方盡。
然,中國父母卻忽視了供給子女足夠的精神食糧,於是,一些日常行為,經常讓子女為難、憤恨、看輕。
中國子女明明知道父母對自己真的很好,為什麼還是會在一些時候對父母恨之入骨?因為,在父母爭吵或者離異或者三觀不正的薰陶下,發現自己成了問題青年,對婚姻恐懼,對生活消極,甚至有些悲觀厭世。
面對子女的心態扭曲,又不能對父母抱怨,所以,只能自食成長過程中精神備受摧殘的果。
在我身邊有很多問題青年,深挖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很多經歷,不難發現,他們現在的「問題」基本上與父母婚姻的不幸福有關。
所以,作為父母,需要反省的事情: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不要只專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不要只專注於給孩子攢錢;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不要忽視對孩子精神食糧的供給;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不要忽視了自己言行對子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