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江蘇省濱海經濟開發區縣工業園舒馬克電源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內,看到一排排流水生產線已經全部復工,工人們正在熟練地進行各類元器件的焊接,一台台組裝好的產品整齊地擺在架子上,等待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工序檢測。
「我們能穩步復工復產多虧了縣裡的惠企政策,幫助招募近百名工人,協調對接原材料器件,一下子盤活了生產線。」公司負責人莊昌南告訴記者,目前隨著各類獎補政策的到位和員工的陸續返崗,企業產能已恢復到90%以上。「公司正排除一切干擾,做好防控的同時,全力以赴加快生產步伐,力爭實現全年銷售2億元的目標。」
微信圖片_20200329201506.jpg
行動快,政策明,措施實。據了解,鹽城市出台惠企20條新政後,濱海縣迅速對全縣中小企業開展摸底排查,建立工作檯帳,結合實際制定出台一系列「暖企惠民」政策,做到「一個企業不落、一個項目不落」,切實壓實工作責任,明確目標任務,確保各項惠企政策落到實處、不留死角。
在矽潤半導體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台台機器開足馬力,戴著防護口罩、身著白色工裝的工人們正在崗位上緊張忙碌著。
「我們公司是2月11日開始復工的,縣科技局領導主動到我們企業對接服務,為我們講解科技創新扶持資金相關政策,並兌付了2019年度科技獎勵資金。有像他們這樣的靠前服務,讓我們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公司副總經理王錫勝說。
「產業鏈環環相扣,有一個環節阻滯,企業就會無法運轉。我們要用細微體貼的服務推動企業解決生產發展中面臨的困難。省市相關惠企政策出台後,我局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履職盡責,狠抓落實,不斷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提振信心。」縣科技局局長王建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全縣各金融機構也積極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受疫情影響,東坎產業園的沃源包裝製品公司復產後的原材料都需要現金結算,再加上訂單量增加,流動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華夏銀行得知情況後主動上門對接,幫我們申報、審批,還降低貸款利率;他們只用幾天時間,就投放貸款200多萬元,保障了我們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公司副總經理包菊芬感激地說:「多虧了惠企新政的實施,不僅解除了後顧之憂,還讓我們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
微信圖片_202003292015061.jpg
機聲隆隆加快生產可喜景象,正是惠企政策高效實施帶來的結果。優化「蘇科貸」審批流程,幫助天堡科技等3家企業「不見面」審批辦理「蘇科貸」900萬元,菲特濾料等5家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展期續貸1620萬元,格而瑞等8家企業納入「蘇科貸」備選庫……為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濱海縣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市做好疫情科學防控工作的相關部署安排和市惠企20條新政,推出多條暖心舉措,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減負擔、渡難關,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為降低疫情對服務行業影響,還縣還對餐飲、文化旅遊、沐浴、美容美髮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進行適當補貼。在減輕中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方面,推出緩繳企業稅款,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和社會保險費等系列舉措。支持飼料、肥料、畜禽屠宰、農產品加工等生產經營主體加快復工復產,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通過融資扶持,給予貸款貼息,減免農超租金,加強產銷對接等舉措,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保障廣大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
此外,濱海縣還大力抓好穩崗返還政策落實,在全市率先完成595家企業穩崗返還補貼發放工作,組織人員與各鎮(區、街道)對接,入駐復工企業,對企業實行每日監督,並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努力解決企業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真情服務企業,真心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生產,全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健康發展。
「為穩定企業用工,我們積極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對上年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及時返還失業保險費,已對符合條件且返還金額在萬元以下的370家中小微企業進行返還,同時動員穩崗返還萬元以上企業書面申報,確保在3月底前全部返還到位。」縣人社局就業處相關負責人說。
受益於穩崗返還政策措施,雙海特鋼閥門公司收到縣人社部門返還的失業保險費8346.1元。作為上年未裁員的參保企業,在疫情難關獲「穩崗返還」補貼,這讓企業負責人朱李成感到很高興:「這個補貼實實在在,我們滿意。」(記者 張偉偉 通訊員 濱宣 徐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