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夜間,噩耗突然傳來,中科院院士萬衛星因病離世,享年62歲

2020-05-21     軍情堡

原標題:20日夜間,噩耗突然傳來,中科院院士萬衛星因病離世,享年62歲

就在5月20日夜間,突然傳來一個噩耗,我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萬衛星,因病在北京離世,享年62歲。

萬衛星,湖北天門人,生於1958年7月1日,從其出生的年代可以看出,他是新中國建立後成長起來的科學家,從小好學好學的他,即便條件艱苦也不放棄學業。在1977年,萬衛星的命運迎來了轉機,在第一次恢復高考時,順利考上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

在之後的幾十年里,萬衛星與空間物理結下了不解之緣,1982年大學畢業後,就在中科院武漢物理所工作,歷任該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在這期間萬衛星展現出了在物理領域的天賦,先後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津貼。

在科研的道路上,萬衛星有一個領路人即他的恩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電離層物理與電傳播學家李鈞,大學畢業後,萬衛星報考了中科院武漢物理所的研究生,但在考試結束後,萬衛星一度有點消沉,因為幾道題都答錯了。

就在萬衛星準備放棄之際,李鈞院士親自找上門,告訴他個別題的答案雖然不正確,但推導程很獨到、很有想法決定錄取他,在這之後的數年時間裡,萬衛星一直跟隨進行研究,並成為了李鈞院士的得力助手。

1994年,李鈞院士因為心臟病突發離世,作為弟子的萬衛星接過了恩師留下的重擔,開始負責學生的教學與推進科研項目。

萬衛星沿著李鈞的道路不斷前行,通過長期的研究分析,發現證明了青藏高原地形隆起與我國電離層擾動之間的密切關係。在這之後,萬衛星更進一步將研發範圍擴展到更廣的大氣層與電離層耦合的領域,最終提出了一種電離層和大氣層中非太陽同步潮汐之間的耦合模型,先後在頂級刊物JGR的「電離層和高層大氣」版塊上發表了60多篇論文,被外界譽為「全世界最大的電離層組」。

遺憾的是天不假年,萬衛星在62歲的年齡因病離世,但萬衛星留下的學生與科研人員,相信也會像他一般,繼承起前輩的精神,繼續在科學領域探索前行,為我國科研帶來更多成就和突破。

截至目前,萬衛星已是2020年離世的第16位院士,在他之前,1月份,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李方華先後離世;2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沙慶林、蔣亦元,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儒泳、周同惠先後離世;3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李道增、盧世璧,中國科學院院士周俊先後離世;4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郁銘芳離世;5月份,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干二離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kS0OXIBiuFnsJQVSb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