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朝媽媽大聲吼叫,媽媽卻不急不躁,還給爸爸打電話撒嬌告狀?

2019-10-02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教育未成年孩子的時家長必須要講究方法,有時可以採取套路讓孩子屈服,很多家長教育不好孩子就是沒有擺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角色,完全把自己當做「家長」來看,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過強勢,孩子很有可能會變得懦弱、膽小。如果家長能夠用與孩子年齡需求相符的方式和孩子講道理,在孩子面前示弱,那麼孩子或許可以更好的接受家長的想法,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獨立、堅強。

小芬的兒子諾諾4歲,和同齡人相比,諾諾乖巧許多,小芬的閨蜜小楠很好奇,不知道小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這天小楠帶著孩子小磊到小芬家做客,這才知道小芬育兒的秘密。諾諾和小磊因為搶玩具吵了起來,小芬讓諾諾把玩具讓給小磊,因為小磊是客人,諾諾聽到以後,大喊大叫說,「我不喜歡媽媽了!媽媽最討厭了!」

小芬聽到這句話不急不躁,反而給孩子爸爸打了電話,撒嬌告狀,她說:「諾諾又在家發脾氣了,他這樣晚上就不給他買好吃的了,我也不和他好了。」諾諾也接過電話,和爸爸告狀,掛電話以後,諾諾和小芬說:「媽媽我剛才跟你發脾氣不對,但是你跟爸爸告狀也不對,我們就算扯平了。」小芬還和諾諾拉勾。小楠覺得,小芬比諾諾更像個孩子。

在孩子面前,大人也應該變成「孩子」,用孩子的方式思考,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才能信任家長,當家長示弱以後,孩子反而會變得更懂事、更堅強,所以家長不妨當個「偽裝者」,在孩子面前收起自己的成熟與威嚴,變成另一個孩子。

了解孩子的處事原則。

家長要了解孩子處事原則,比如孩子在受委屈的時候喜歡告狀,會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所以如果孩子用錯誤的方式和家長溝通,家長也可以向家裡人「告狀」,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心虛、害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模仿孩子的舉動。

如果孩子做了傷害其他人的舉動,家長可以模仿孩子的舉動,比如大喊大叫、打人等,家長做出舉動以後,孩子就會對照自己的行為,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當孩子學會反思以後,他們就會主動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

用簡單的方式溝通。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選擇的方式越簡單越好,不要總想著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聽不懂複雜的人生哲理的,家長應該直白的告訴孩子有些事為什麼不能做,讓孩子知道問題的後果,這樣孩子才會少犯錯。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不一定要把自己變得很強勢,強勢的家長會壓制孩子的個性,而敢於示弱的家長才能培養出獨立性強、明事理的孩子。

您在孩子面前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您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嗎?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hqviW0BMH2_cNUgU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