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了,大棚黃瓜病害怎麼防治

2019-11-19     農藥助手

眼下北方的溫度已經降下來了,這個時候大棚黃瓜的病害也就開始多發起來,從病菌角度來分,其實大棚黃瓜的病害就那麼幾種,但是具體到田間,因為這些病害處於不同的時期,症狀不同,大家有時候難以辨別,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大棚黃瓜地上主要病害的症狀識別,之後會給大家詳細介紹如何綜合防治。

一、黃瓜白粉病

黃瓜白粉病相對來說比較好識別,就是葉片正面有一層白粉,開始的時候這一個斑,那一個點的,是白色的。逐漸發展,就聚集到一起了,後期由於菌絲的老熟(菌絲年齡大了),會感覺病斑上的粉狀物有點發灰,再後期就是灰色的菌絲下面會密布一些小黑點。

白粉病不是一個難防治的病害,但是,好多種植戶就覺得這個病無所謂,不會造成太多損失前期有點就不打藥,結果到了後期就控制不住了,這裡要強調一下的,白粉病一定要打,它屬於一個隱性減產的病害,因為白粉菌不僅會大量的吸收黃瓜葉片的營養(擦掉白粉病斑後病斑下黃瓜葉片發黃),而且還會覆蓋葉片,同時影響光合作用,導致產量下降。針對白粉病的防治其實隨著預防靶斑病、灰霉病,把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咪鮮胺這樣的藥劑打上去就可以了。

白粉病前期症狀,白粉菌絲吸收黃瓜營養導致葉片發黃。

白粉病後期菌絲老熟呈現灰色,下面長有小黑點。

二、灰霉病

灰霉病這塊就是發生後可以說誰都認識,可是大家知道灰霉病是什麼時候來的嗎?其實只要小黃瓜坐住以後,那個花托上就感染灰霉病了,而此時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這個時候灰霉病的病菌只是在等濕度,濕度一達標,或者花器一掉就開始發病,而一旦發病,說實話打不絕,對於灰霉病來說,保護劑可以選用百菌清,專一性的藥劑可以選用腐霉利/異菌脲/啶醯菌胺等。

只要黃瓜長到這麼大,花托上基本上都有灰霉病孢子,不信你看下圖。

上圖放大40倍,可見花托上有許多灰色的點,那就是灰霉病的孢子。

三、靶斑病

這個病害可以說是目前大家最頭疼的病害了,不僅不好打,而且有時候還不好診斷,其實靶斑病典型症狀就是有眼狀的斑點,前期一般是圓形的,另外仔細看,其實從背面可以看到它是長有一層灰白色或者近粉色的緻密的圓形霉層的(這個需要更正一下,去年公開課講的時候對比黃瓜霜霉病我說靶斑病沒有霉層,那個講錯了),針對靶斑病咪鮮胺、異菌脲以及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的部分殺菌劑有較好的防效,大家根據情況選擇就行。

典型的靶斑病症狀,眼狀斑,注意和霜霉病區分。

靶斑病的緻密的灰白色霉層。

靶斑病最開始發生的症狀,你是否能注意到。

四、霜霉病

霜霉病典型症狀是葉正面多角形霉層,葉背面紫黑色霉層,但是好多品種現在抗霜霉病再加上有時候用藥,所以葉片正面看著有時候是類似圓形的一塊黃斑,但是它背面一定是黑色或者紫黑色的霉層,這個可以跟靶斑病區分下,霜霉病的話多位點的藥劑可以選用銅製劑,單位點的可以選用烯醯嗎啉、氰霜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以及目前比較火的氟噻唑吡乙酮等。

黃瓜霜霉病的正面表現,現在不一定是規規矩矩的多角形病斑了,但是背面一定和下圖一樣。

無論霜霉病葉片正面是什麼樣,背面一定是紫黑色的霉層。

以上就是這幾種病害症狀的簡單識別,希望大家能夠準確的判斷,囉嗦幾句就是從用藥的角度大家可以發現這幾個病其實從用藥的角度是有某些重合的,所以考慮到實際情況,建議大家在打藥的時候,可以使用銅製劑/百菌清+異菌脲/啶醯菌胺+()括號里的藥劑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之所以這麼用是因為銅製劑和百菌清同屬多作用位點,銅製劑對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較好效果,百菌清對白粉病、霜霉病、靶斑病、灰霉病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異菌脲對灰霉病和靶斑病具有預防效果,這樣一來就可以確定用藥主體線路,比如感覺霜霉病有點就在以上的基礎上加一個烯醯嗎啉/氰霜唑等,感覺靶斑病要發生,可以把咪鮮胺及其他藥劑加上,灰霉病比較多,那就得把百菌清量再多加一點,具體情況就具體分析吧。

本文來源:191農資人,作者:穀雨小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SThW4BMH2_cNUgk5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