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重慶本土漫畫家為18名援鄂抗疫醫護定製「漫像」

2020-02-06     新女報

隆毅,重症醫學科醫生 (張燦 畫)

這兩天,重慶漫畫學會會長黃勇智早上6點就起床了,除了吃飯上廁所,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直到晚上7、8點鐘,集中心思為前往湖北的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畫漫像」。

「這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送給他們的禮物。」這兩天,重慶本土的13名漫畫家利用自己專長,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18名援鄂醫護人員,量身定製了漫畫人像。

看到「抗疫日記」

重慶漫畫家想為援鄂醫護畫像

1月28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來到武漢,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展開抗疫工作。

陳誠是醫療隊的隊員,到達孝感的第二天,她開始寫「抗疫日記」。「臨危受命,衝鋒向前,經過無數次的穿與脫防護服,雙腿已開始顫抖;無數次的規範洗手,雙手已開始發紅過敏;無數次的穿戴口罩與防護目鏡,鼻樑已開始壓傷。但為了明天的戰鬥,我們必須得反覆又反覆的練習。」她說:「這是屬於我的珍貴記錄,也是我精神的動力,鼓勵我不畏前行。」他的同事們也每天都在書寫自己的「抗疫日記」。

從重慶各大媒體看到這些日記的時候,黃勇智正處於雲南玉溪,他和家人來到這邊團年。

黃倩,重症醫學科護士(周俊勇 畫)

「其實大家都知道一線抗疫醫護人員非常辛苦和危險,但他們真實的狀況如何其實了解不多,能夠感受到的更少。」黃勇智說,援鄂醫療隊員的日記,記錄下了他們最真實的感受,文字細節能夠直抵人心,讓他很是感動。

黃勇智說,他想了想,決定利用自己的擅長,為援鄂醫療隊員畫漫像。「漫畫家要有責任,有擔當,創作的作品要能夠鼓舞士氣,體現醫護人員真實積極的一面。」

30日,黃勇智將自己的想法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行了溝通,雙方一拍即合。31日一早,黃勇智開車往重慶趕,晚上7點,回到了重慶家中。

「創作一幅高質量的漫畫要1—2天,醫院目前有18名抗疫的醫護人員,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不行。」黃勇智說,他連忙聯繫了重慶漫畫學會的會員們,很快就有12名漫畫家決定加入創作。

陳超超和周俊勇是兩夫妻,也是漫畫學會的會員。聽到黃勇智的號召,兩人立即答應下來。

因為不方便聚在一起創作,黃勇智臨時建立了微信群,以便大家隨時溝通。

他們說:

「看到漫畫這刻有溫暖的感覺」

因為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到漫畫對象,18名醫護人員通過自拍記錄工作的狀態,然後將照片發給漫畫家們。

高麗,心血管呼吸內科病區護士長(黃勇智 畫)

胡小娟,重症醫學科(黃智勇 畫)

2月5日,18位援鄂醫療隊隊員的漫畫像創作完畢。黃勇智創作了兩幅,分別是高麗和胡小娟。「守護生命,不負白衣。」漫畫中,高麗推著行李箱,做出加油的手勢,胸前貼著國旗,滿臉堅定的表情。「醫護患,團結一致,共同抗疫。」胡小娟微笑舉著「天佑中華」的國旗,也體現了她本人樂觀的態度。

匡雅娟,腫瘤放射治療中心護士(張世憲 畫)

漫畫家張世憲畫的匡雅娟,她趕赴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也是疫情的重災區。漫畫中,她右手比耶,「我們相信這沉寂的春天即將復甦,白衣戰士的戰役總會勝利。武漢加油!」

「我們都是仔細觀察照片的細節,並向醫院了解創作對象的性格等特徵,構思好以後才下筆創作。」黃勇智說。

黃勇智說,一副成功的漫畫像應該具有三點特質:一是人物要真實,旁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畫的誰;二是人物要誇張,但要通過細節展現特質;三是人物要有美感,不能讓大家感覺不舒服。「18副漫畫像,雖然手法各異,神態各異,姿勢也不盡相同,但全部表現了醫護人員的正能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肖麗,心血管呼吸內科護士(傅春江 畫)

5日下午6點,白班的醫務人員下班時間,黃勇智將漫畫的電子版發給了18名抗疫醫護人員。

「我笑得好誇張。」「畫得真好,跟我很像。」「看到漫畫這刻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微信群熱鬧的聊了起來,看見自己的漫畫像,大家都特別開心。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記者:石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b38G3ABgx9BqZZImP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