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
檔案記錄文明,
城市韻味離不開檔案的留存,
在人們的心底,
也存有一份份文明的檔案。
當年沙溪一景
三明市民通過觀看檔案、老照片等
抒發了對這座城市的
認同感與喜愛之情。
1997年,三明綜合市場年貨展銷會
網民「也罷」
三明這座山城,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宜居。希望我們都能為建設這座城市出一份力。
阿里巴巴會跳舞
上世紀90年代工人文化宮門口的幾個店面賣刨冰、可樂、炸雞柳……周末都要去光顧。隔壁的海潮書社除了買書,第一次見識到派克鋼筆,還有每年聖誕、元旦的賀卡大攤。
1997年的磁帶攤
余倩
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麒麟山,現在我也帶我的孩子去麒麟山,歲月流逝,但情懷未變。
榴月
特別是那個列西浮橋,讓我此生回味無窮!
父母1958年投身於三鋼建設,我們家住三鋼。
兒時常走過列西古樸的街道,穿過城牆洞口,會看到一棵生機勃勃、氣根疊垂的大榕樹,然後下小坡拐彎上浮橋,在晃動的浮橋上眾人一同行進到對岸。
細碎的陽光灑在身上,眺望遠處的列東大橋,心生喜悅。
對岸街道兩邊擺攤設點,叫賣聲不斷。
曾工作於城市管理崗位時,聽說列東一名藥店老總也在此擺過攤,看樣子但凡成功人士都有平凡的起點。
年少時下午放學,夏天傍晚時分,常結伴在列西浮橋處游泳嬉戲。
歡樂時光,盡情揮灑,橋上行人穿梭,城中村民準備晚餐,炊煙裊裊,人間煙火極為濃郁。
1989年,在列東街上叫賣冰激凌冰棒的流動小販
網民「紅」
麒麟山那座麒麟雕塑,有許多70後的三明人和它合影過。
滿園春、列西浮橋、有一隻孫悟空造型的動物園、每年必在江濱公園展出的菊花展,太懷念童年時光了,我們小學時春遊必去麒麟山。
整整去了五年,第六年總算帶我們去遠些的永安桃源洞,坐的是大巴,話說那時的老師真大膽,車上座位不夠,都是把學校長條凳搬到過道中間擺,方才容納一個班,也可能是兩個班一部車。
太久了,忘了,我是分配到原車座位,太幸運了。
Jeanne
祖父母輩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三明時從外地遷來的,父輩和我們都在三明出生長大,不敢說見證歷史,但確實是滿滿的回憶。
對於我來說,祖籍的概念已經非常模糊,不知道我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三明人,但骨子裡早已認定了這座溫暖的小城,祝願三明越來越好!
Hm
小時候,父親總會用一輛28寸的自行車帶著我、媽媽、姐姐和弟弟,經過列東大橋,去家住列東的老鄉家串門。現在想來那是怎樣的車技!
竹魚
十分懷念徐碧鐵路橋。
1970年我和戰友王高金從部隊退伍回永安。
次年,王高金從永安鐵路機務段調往三明重機廠擔任鐵路東站到廠區的火車司機。
不久之後我也調到三明。
有一次去看望戰友,他正在當班。於是,王高金讓我爬上火車頭,緩緩駛過徐碧鐵路橋,印象太深刻了。
2007年,王高金從火車司機崗位退休,回福州安度晚年。
1986年,人們在服裝攤挑選衣服
一位市民給自己的回憶開了單子:
1、泥土地挖洞打彈珠;
2、動漫卡片打底銀色金色背景過塑;
3、五角錢冷狗冰、兩角錢冰棒、兩角錢糖畫等各種零食;
4、街霸、拳皇、侍魂等各種街機遊戲;
5、滿園春歡樂天地積彩票換禮品;
6、文化宮售票廳旁邊第一家鐵板魷魚;
7、海潮書社和旁邊巷子動漫書攤,七龍珠、聖鬥士每周更新一本,原來1.9元後來2.3元;
8、三明第一家精品飾品店;
9、讓三明人吃上洋滋味的便宜好吃的特香雞、新貴族牛排;
10、家庭主婦每天10個8個買的上海煎包;
11、滿園春開了二十幾年的無錫小籠湯包;
12、自帶茶葉和零食去河邊花10元買開水泡茶;
13、從一個攤位轉身擁有三家店面的小周記鐵板魷魚;
14、每人一趟1.5元的天津大發,可坐10人;
15、拌面7角、餛飩6角,1元可以買1碗拌面半碗餛飩,等等。
1986年的農貿市場
網民「小草」
彈指一揮間,整整60周年過去了。
我們食品廠從上海遷廠支援山區建設的60周年大慶,原定於今年5月中旬邀請還健在的老一輩和二代子女好好慶祝一番,因為疫情影響暫時取消了。
我記得我們是第一批隨父母從上海搭乘綠皮火車於1960年3月20日前往三明的。
專列載著我們輕工系統的五個單位沿著鷹廈鐵路浩浩蕩蕩開進了三明。
那時只是建了一座廠房,宿舍都沒來得及建,帶著家屬孩子來的職工就先住在臨時搭建的茅草屋裡,「單身狗」就先住廠房內的空置房間,緊接著就投入生產了。
大家還記得我們廠獲得省優產品稱號的花生蛋白糖和鵝牌咖啡、鵝牌薑茶嗎?
在上世紀90年代前要買這些產品還真不容易呢,要找領導批條才能買得到。
我們從小在廠房對面的大橋小學上課,一會兒飄過來餅乾出爐的香味,一會兒飄過來咖啡炒熟的香味,聞得飢腸轆轆。
現在回想起來好像又聞到了這個味道。我們伴隨三明整整60個年頭了。三明是我們的第二個故鄉,三明我愛你!
緋月彎彎
小時候同學們祖籍都是外省的,山東、江蘇、浙江……長大後同學感慨三明有別於其他城市的包容性,這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是一座文明之城。
來源:綜合三明市融媒體中心(施當安 文∕圖)、三明檔案整理
編輯:童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