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至13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法院通過線上開庭155場次,占全國法院同期線上開庭總數的2.5%左右。截至2月21日,通過線上開庭287場次,數量位居全省法院首位、全國前列;審執結案件255件,結收案比100%。
放眼全國3100多家基層法院,相城法院公布的這組數據令人眼前一亮。稱讚之餘,也有疑問:疫情之下,相城法院辦案量緣何如此之多?這些案件是如何開庭的?當事人訴權行使及辦案質量如何保證?
帶著這些疑問,《法制日報》記者走進相城法院一探究竟。
「四地連線」庭審全程公開
2月13日下午,法槌落下,被告人郭某以妨害公務罪被相城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
螢幕對面,身在看守所的郭某當庭認罪。
2月6日,郭某在蘇州北站高鐵站候車時,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車站民警規勸。郭某不僅不聽勸,還辱罵毆打民警,致民警王某左手小指末節指骨骨折,構成輕微傷。
在20分鐘的庭審中,法官、檢察官、律師、被告人分別在相城法院刑事第一法庭、相城區人民檢察院、相城區法律援助中心和蘇州市看守所人民法院遠程視頻審訊室「四地連線」參加庭審,並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全程公開透明。
這樣的「雲庭審」同樣適合民商事案件的審理。
「當事人只需要具備網際網路信號,便可在家中選擇使用電腦、手機App、小程序參與線上庭審,人民陪審員也可足不出戶進行連線,與法官共同審案,整個連線程序就像發起微信音視頻聊天一樣簡單易做。」相城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魏麗玲說。
為確保連線埠人員的身份真實性,相城法院「科技法庭」採用人臉識別技術,將當事人的身份證信息和人臉信息與公安部門的數據進行比對,能在最短時間驗證身份。
統計數據顯示,相城法院網際網路庭審的平均用時為43分鐘,90%的庭審不需要再次開庭,可直接結案。
「連線不費事、庭審不打折、監督不缺位是相城法院網際網路庭審的三大特點。」相城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吳宏說,通過數字視頻技術,將庭審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圖像和聲音完整記錄並保存在雲端,供各方下載。整個庭審過程全程留痕,能夠實現對視頻畫面進行直播,增強庭審透明度,便於社會公眾監督。
確保在線庭審活動與線下庭審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提升庭審質效的另一關鍵。
除經查明確屬網絡故障、設備損環、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訴訟參與人不按時參加庭審的視為「拒不到庭」,庭審中擅自退出的視為「中途退庭」……記者了解到,在推行網際網路庭審的同時,相城法院及時出台《民事訴訟在線庭審操作規程》,明確在線庭審的適用前提、庭審紀律、庭審流程和法律效力等,同時向參與在線庭審的當事人發送《在線庭審告知書》及《庭審須知》,規範有序保障當事人各項訴訟權益。
全部訴訟活動搬到「線上」
春節期間,疫情暴發。相城法院領導班子當即決定:開闢5個「科技法庭」,將全部訴訟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以非接觸方式對案件進行開庭審理,讓當事人獲得安全、便捷的訴訟服務。確保疫情防控與審執工作兩不誤、同推進。
指令下達,相關工作全速推進。
「設備調試正常,信號順利接通,通話質量良好……模擬庭審完畢。」1月31日,農曆正月初七,久坐在電子螢幕前的相城法院行裝科科長金海龍長舒了一口氣,4天鏖戰,緊急攻關完成的網際網路庭審系統終於可以交付使用了。
站在相城法院全新的智慧訴訟服務大廳,金海龍向記者回憶說,這裡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16年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的建成。當時,以「電子卷宗+全景語音+智能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相城法院緊跟推廣應用。
去年12月初,相城法院按照最高法和江蘇省高院「兩個一站式」建設的部署要求,建成全新智慧訴訟服務大廳。至此,以電子訴訟服務為核心構建,貫穿訴訟服務大廳、內外網絡、移動端服務,一網通辦各項業務的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落地生根。
「我們在完成硬體建設的基礎上,還加強了對法官和當事人的應用培訓,以保證正式開庭的順利流暢。」金海龍說,法院在庭審時配有專業技術人員在庭外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提供技術保障,同時組建行裝科、審管辦與所有法官在內的專門工作群,及時反映問題、排查解決、升級改良。
從2月3日正式開庭截至記者發稿,不到20天,相城法院智慧庭審系統研發疊代達七八次,實現了諸如實名認證、電子簽名、語音識別、移動端上傳證據、螢幕共享、實時錄像等功能。
建長效機制提升用戶體驗
「初十開工大吉,我退掉機票免除千里奔波,在深圳脫下睡衣穿上律師袍,蘇州相城區人民法院高效組織網上法庭戰疫情,感謝感恩點贊!」「疫情未消、庭審當前,相城法院黃埭法庭,人文關懷、靈活多樣、網絡開庭,夢想中的網絡開庭已成現實」……參與網絡庭審的當事人在網際網路庭審的體驗反饋模塊里,紛紛為法院既重視疫情防控又不影響審判工作的行動點贊。
金海龍介紹說,相城法院在網際網路庭審中嵌入「參與在線庭審是否便利、音視頻溝通是否順暢、今後是否願意繼續使用在線庭審、對法院在線庭審的意見建議」當事人體驗反饋模塊,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疫情期間在線開庭數量占去年同期庭審的70%。」吳宏告訴記者,目前,相城法院每天都有線上庭審活動,並在對之前已排期案件進行逐步清理的基礎上,對新排期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在線庭審。案件類型上,已從最初針對普通民事公告案件逐步實現到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債權人會議、執行網絡終本約談的全覆蓋。
庭審「走雲端」,線上學習同樣不間斷。
相城法院建立在線庭審評議制度,組織法官在線全程收看庭審過程,並通過微信群探討庭審過程的問題和建議,不斷提升法官駕馭在線庭審的能力和水平。
「系統很先進,把不同地方的當事人在線互聯,方便快捷地進行在線庭審,極大提高了訴訟效率,有助於疫情等特殊情況下促進案件及時解決,化解雙方矛盾。」多位相城法院法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網際網路庭審中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可以在疫情結束之後提煉推廣。
「下一步,相城法院將根據最高法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文件及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通知要求,不斷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完善電子送達機制,以多種方式不斷加強和改進在線訴訟工作,提升法官和當事人對網際網路訴訟服務的滿意度。」相城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建東說。
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董凡超 丁國鋒 劉子陽
編輯:趙煒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NhNbHAB3uTiws8Km0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