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版上美磚頭本《我們這裡已是早晨》劉錫永作品連環畫賞析

2020-04-03     連環畫PP

原著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鮑里索維奇·恰科夫斯基,蘇聯俄羅斯作家。生於彼得堡一醫生家庭。1939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1941年加入共產黨。衛國戰爭期間曾任戰地記者,1955至1963年任《外國文學》雜誌主編,1962年起任《文學報》主編、蘇聯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1971年被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73年為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37年開始發表作品。第一部長篇小說三部曲《這事發生在列寧格勒》(1944)、《麗達》(1945)、《和平的日子》(1947),反映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被圍時蘇聯軍民抵抗德國法西斯入侵的鬥爭。隨後發表的作品有長篇小說《我們這裡已是早晨》(1949,1950年獲史達林獎金)、《生活的年代》(1956)、《我們選擇的道路》(1960),中篇小說《遠方星辰的光輝》(1962)、《未婚妻》(1966)等。長篇小說《圍困》(共5卷,1968~1975,1978年獲蘇聯國家獎金)仍然描寫衛國戰爭時期列寧格勒被圍時蘇聯軍民的鬥爭生活,但以寫重大戰役和蘇德雙方最高統帥部的活動為主,並涉及當時蘇聯的重大外交活動。長篇小說《勝利》 (1978~1981) 圍繞波茨坦會議和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召開,反映蘇聯的外交政策和活動。l973年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前後獲得勳章五枚及獎章若干。l974—1977年出版6卷本文集。1980年獲得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獎金。

繪畫作者簡介

劉錫永,1914年生,山西太原人。自小喜愛繪畫,曾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學習,畢業後舉家來上海定居,開始了連環畫創作生涯。解放後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為一名專業創作員。1959年,調往廣西藝術學院任中國畫專業教師。


內容簡介

紅軍少校杜洛寧,復員後被派往南庫頁島,參加島的復興工作,他堅強不屈,不怕困難,在黨和群眾的支持下,把一個落後、散漫的漁場,逐步改造成一個先進的、機械化的捕魚場,同時大膽地創造了冬季捕魚,使產量大大提高。他本人也迎來了沉睡日久的情感生活。











PS:厚厚磚頭本(全本261畫頁)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2vOSnEBnkjnB-0z3CI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