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超/攝
浙江在線11月2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邵亞波)11月28日,在寧波市鄞州區保利印江南小區,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為每戶業主家的電錶箱裡裝入了3個小儀器和一根30公分左右長的「小辮子」。這個儀器叫低壓線路監測單元,它的作用就像值守的士兵一樣,實時監測供電線路故障風險。一有情況,「小辮子」馬上向小區配電房內「智能終端」報告。隨後「智能終端」就像專科醫生一樣,正確分析判斷「病因」,隨後把準確「病症」通過無線通信傳輸到供電公司主站。有了它,配電網上的故障「一揪一個準」,電力搶修變得更快捷。
保利印江南小區戶外10幾個電力分支箱上,也各長著一條「小辮子」,分支箱內的電壓、電流、電能質量、負荷情況也會通過這些「小辮子」實時傳遞到「智能終端」至供電公司主站。
「過去發生故障停電,業主先打報修電話,供電公司派人來查勘找故障原因,再決定怎麼搶修,這個過程會很長。有了這套智能監測系統,小區一有停電故障,業主還沒反應過來,供電公司主站立即就能監測到,主站可以根據『終端』的故障分析結果,直達故障點,快速實施搶修和維護。」負責該項目的鄞州區供電公司專職徐磊說,這套系統能實時監控配網中低壓設備運行狀態,綜合預警研判異常、故障事件,通過終端發送故障信息至搶修人員,變「被動搶修」為「主動搶修」,電網故障平均恢復時間能縮短40%,大大減少了用戶停電時間。
今年10月29日早上9時48分,寧波東部新城東院1號配電室4號公變,有一路低壓出線失電,主站收到信息後立即反饋到邱隘服務站。搶修人員10時44分就完成搶修復電。這其中,一位業主在10時41分才發現停電,剛要打電話報警時,家裡的電燈就亮了。
「這是鄞州區供電公司配電物聯網建設的一個實施項目,今後,東部新城將形成『終端泛在物聯,電網一張圖』的格局,供電可靠性將大大提高。」鄞州區供電公司運檢部副主任謝凌東介紹說。
今年,寧波東部新城已經入選浙江電力首批配電物聯網示範區,鄞州區供電公司將對印江南、水鄉鄰里、泊璟廷等18個小區、共計200個台區實施從台區側延伸至客戶側物聯網化改造,加裝200台智能配變終端、4383台低壓線路監測單元,部署5G智能配電站房,配電物聯網覆蓋率位於浙江省之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xSosW4BMH2_cNUgqU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