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少年的你》上映,在沒有任何宣傳和路演的情況下,3天拿下了4.36億票房,豆瓣口碑更是飆到了8.5分,排片率占到了一半,成為了10月份的一匹「黑馬」。
這部影片的出品方是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電影的火爆,也讓這家公司贏得了較好的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這部電影雖然經歷了撤檔風波,然而,幾個月時間卻也沒有白等。
《少年的你》從創作班底,導演到演員來說,都是有質量保障的。
這部電影由《七月與安生》原班人馬打造的青春校園片。
值得一提的是,《七月與安生》在第53屆金馬獎上拿下了7項大獎,第36屆金像獎上獲得了12項提名,在第31屆金雞獎上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4項提名。
導演曾國祥憑藉著這部電影贏得了最佳導演獎;
周冬雨和馬思純也憑藉著這一部電影拿下了金馬影后,可謂是一部得獎無數的高質量作品。
和《七月的安生》不同,《少年的你》通過兩個少年的成長,來揭露「校園霸凌」這一敏感話題,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和觀眾的熱議,兩天時間,連上熱搜十幾次。
說到這個類型,其實在去年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中也有所體現,然而,《少年的你》比這部電影更為深入,不管是故事情節,人物塑造還是社會反響等方面都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
電影用真實而大膽的鏡頭將這一主題展現的淋漓盡致, 讓觀眾全程秉著呼吸,為主人公的遭遇嘆一口氣,也為他們的心酸成長流一把淚,從而引發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曾經有一份調查,在我國的小學生中,有22%的小學生經常施暴他人或者被他人施暴,中學生中有6%的孩子有過暴力行為或者是被人施暴過。
校園霸凌對孩子們的身心影響是極大的,最長的可以達到15年之久,甚至伴隨終身。
人民日報這樣呼籲:「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
在這個備受關注的敏感事件背後,藏著更多令人不安和不能放在明面上來說的心酸,電影因為題材的限制,能夠呈現出來的也只是九牛一毛,這也是電影一波三折直到現在才上映的原因。
在電影的前半段,中學生胡小蝶被欺凌而跳樓自殺,陳念(周冬雨飾)走到她面前,為她的屍體蓋上了衣服,而胡小蝶生前無力的吶喊「救救我」,也是對於這個社會的絕望和最後一絲求救。
陳念被打,拍照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現象,也讓觀眾去思考,一個個花一樣的年齡,這些施暴者到底經受了什麼,為什麼能夠下得下去這樣的手。
後來,陳念圓了自己的大學夢,然而,當她走進課堂教育下一代的時候,面對著同樣有著遭遇的女同學,她能夠做的也只是默默地守護著她回家。
她一直重複:
「was和used to be都有曾經的意思,但是use to be會有一種失去樂園的感慨……」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
曾經的樂園,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然而,卻成為了心理永遠無法痊癒的一道疤痕。
關注少年的心理發展和成長,作為大人又錯失了什麼?學校和社會該為這樣的悲劇負有怎樣的責任?
鏡頭,是配合著人物的心理變化而運用的,電影中的特寫街頭具有強烈的視角感受,輕易不能濫用,如果用的好,才有畫龍點睛的感覺,若用得不好,那就是畫蛇添足。
電影中大量的運用人臉部,腳步的特寫,來表達人物的心理變化,具有極強的代入感。
開頭小蝶跳樓之後,以及陳念碰到劇中的「施暴者」而迅速逃離的場景, 鏡頭集中在了周冬雨倉促的腳步上,由快到慢,由遠及近,導演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體現人物內心的緊張和不安。
人們常說「臉是感情的晴雨表」,人物的神態和內心思想是密切相關的。
而周冬雨開頭和結尾處的兩部特寫,包括陳念和小貝在監獄見面的時候,可以讓人看到臉上清晰的雀斑,在狹小的表現空間中,凝聚情感,達到短時間內「無聲勝有聲」的感覺。
這部電影的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璽在「小生小花」中表現的算是可圈可點,值得一個大大的贊。
周冬雨的哭戲,內心的糾結,少年內心的無助與失望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甚至剪掉了自己的頭髮,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陳念」 這個角色中,算是她出道十年來最好的一部作品,也贏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毫無疑問,周冬雨憑藉著這部電影,成功預定下一個「影后」;
易烊千璽成功的擺脫了同年齡段其他演員的「流量明星」的頭銜,進軍到了實力派小生行列中。
尤其是今年的兩部優質作品《長安十二時辰》《少年的你》的火爆,易烊千璽憑藉自己較為穩妥的演技逐漸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讚揚。
和其他偶像派的演員相比,他能夠扔下偶像包袱,完全轉化為一個「演員」,這是難能可貴的。
從開頭被打的渾身是血,到後面的寸頭,打架,都展現了一個演員應該有的職業精神和素養,尤其是後來被幾個人摁住,他臉上的青筋,面部的特寫,心不甘而又無力的心理展現,還是很到位的,也是給觀眾的一個驚喜。
不得不承認,這兩位年輕演員非常會選劇本,好的班底和劇本更容易讓一個演員去成長和蛻變,當然,這也是需要演員的努力才能夠實現的。
這部電影的整體表現較為完整,尤其是前半段的張力,真的讓人感受到了劇組的用心和誠意,然而,這部電影也深陷到了「融梗」的輿論中。
這部電影改編自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原著玖月晞應該是一個東野粉。
熟悉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人都很清楚,這個故事演到後半段,卻讓人感受到了熟悉的感覺,恍惚是東野圭吾三部經典作品的影子。
男女主角的相互守護,最後一前一後走在校園的感覺,如同無冕之作《白夜行》里想要在「白夜行走」的亮和雪穗;
而校園霸凌的題材有點像《惡意》,男主替女主頂罪的感覺有點像《嫌疑人x的獻身》。
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對這些「融梗」暫且不做評價。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從人物塑造,劇情展現,社會問題揭露以及鏡頭運用等方面都算是一部完成度較高的作品,也算是我這幾年看過較好的一部青春校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