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女主透支信用卡,在魔都「精緻窮」有錯嗎?

2020-08-01     上海全接觸

原標題:《三十而已》女主透支信用卡,在魔都「精緻窮」有錯嗎?

精緻窮精緻窮

到底精緻還是窮?

「牽一髮而動全身」

亦或者「兩者可和諧共存」?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又將#精緻窮#推上熱議話題的巔峰。相信大家跟全君一樣,都在追這部劇。

不僅是作為觀眾對劇情的討論,從某些角度也映射出多數仍堅守在上海「滬漂」的生活現狀,在魔都想找尋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光亮。

目前為止,精緻窮的隊伍還在不斷的擴大中...很多網友表示,劇中王漫妮一角不就是多數人的寫照嗎,我們何嘗不是一個個「王漫妮」呢。

我們生活在《30而已》的背景城市中,是能夠感同身受在魔都賺的不多花的不少,窮也盡全力過到精緻這種生活方式。光鮮亮麗不留餘地展示在人前,苦楚心酸一絲不漏隱藏在身後。

《30而已》中王漫妮因為喜歡市區裡帶陽台的房子,硬著頭皮拿出工資的一半用來租房;想要在豪華遊輪旅行中留下美好的時光,刷爆信用卡給自己升豪華艙。

然而,她的常態呢?擠地鐵吃快餐,一切都是因為她做出了選擇,她選擇那個她喜愛的陽台,選擇不將就的生活方式。

再看看現實中的「王漫妮」們。

地鐵里電腦架在膝蓋上緊張趕工作的人,當地鐵門再打開的時候一秒就切換成趕去和好友逛街的輕鬆狀態。

窩在出租房裡一餐分兩頓吃的貧窮少女到了周末搖身一變都市麗人,坐在網紅咖啡店裡和一桌精緻點心打卡拍照。

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把自己的精美照片經營在朋友圈裡,到頭來還是只能擁有飲水泵的「王漫妮」們,均被自動劃分到「精緻窮」的行列里。是過度虛榮,透支自己還是向心而行,活在當下

成年人,請做出你的選擇。

到底如何定義精緻呢?

每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認知。全君心裡的精緻取決於生活方方面面的細節。保持整潔是精緻,將熱愛的事情做到最好也是精緻。精緻並不是金錢堆積的產物,而是對自己的取悅,一種選擇。

說到底,我們不過只是想要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啊!

在這裡,全君採訪了兩位身邊好友對於精緻窮的看法:

1

想要精緻

就一定會變窮?

滬漂:2年,美術教育,小王

在上海兩年了,拿著稅後4-5k的工資,我的房租就要用掉一大半,但我心大,還能無所畏懼的享受生活。

看到喜歡的奢侈品咬咬牙找代購買下。每周的朋友聚餐不能缺席,一周也要給自己安排一頓好的,人均400是有點貴但買個開心也是值得~定期要安排去迪士尼快樂一下,每天都想當迪士尼在逃公主~

可這些錢哪裡來呢?花唄信用卡都可以。

如何償還這些負債?額,只要我不想,就可以假裝沒有煩惱.....

2

精緻和窮

真的相悖嗎?

滬漂:1月,信息技術,阿堯

在本地上大學,我六月剛畢業,選擇留在上海繼續奮鬥。現在租住在郊區,通勤要1.5h。

我每天早上六點起來健身運動,洗漱完畢後準時趕上七點半的地鐵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個周末要去為了自己喜歡的鞋排隊,嘿嘿可能是我半個多月的工資了~剛畢業的話算是斥巨資了。你看,我剛到的switch,最近在玩動森,遊戲機到哪都要帶著。

不過鞋子和遊戲機是在現階段經濟範圍內可以接受的。

強行附加在資本堆積上的精緻,才是導致自己最終走向窮困潦倒的原因。

全君覺得,如果現狀既成定局,就把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最好,憑藉已有的能力規劃如何在可承受範圍內過得更加舒適,更加精緻。

不要盲目追求或批判精緻窮,只是要做到了解自己的收入水平和能力範圍,心中有一桿稱。保持理性,不要任由消費主義綁架,將精緻作為向上發展的動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

於上海這座城市來說,我們是千萬分之一的個體存在,無法定義任何;於自身來講,我們是獨一份的自己,量力而行,不懼怕未來的生活。

準備好,人生才剛剛開始...

互動話題

關於精緻窮,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評論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q6yq3MBURTf-Dn5NW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