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院校,適合想去矽谷就業的孩子

2020-03-16   康石石

全世界想去矽谷就業的人不少,而美國一些院校甚至可以讓學生直接進入頂級企業就職。


上周,據外媒報道,荷蘭一家初創公司Envision與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合作,開發了一款人工智慧眼鏡,幫助盲人和視力受損的人看東西,預計正式零售價1899€。


圖源: Envision


在2012年就成立的谷歌眼鏡從誕生之初就引爆了全世界的討論。但是繁瑣的操作和過多的功能讓這款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


谷歌眼鏡操作介面


吸取了前幾次的經驗,谷歌X實驗室刪去了很多為了迎合市場的功能,想來全新的谷歌眼鏡會更加尖端和便捷。隨著谷歌眼鏡的被關注,近幾年很多企業都開始了智能眼鏡的研發,如蘋果公司、京東、Facebook、微軟等。


所以,智能產品研發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交互體驗設計,忽視它只會讓產品被用戶棄之如敝履。數位技術發展到現在,也使得互動設計學科產生了多種分類,有體驗設計,有服務設計等等熱門新興專業。


對於想要在行業中成為頂級企業設計師的同學們來說,需要重視專業學習中實踐和體驗的比重,選擇對你有就業幫助的大學,除了眾所周知的卡內基梅隆大學,位於美國波士頓的東北大學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如推特創始人Biz Stone、谷歌前副總裁Nikesh Arora、惠普前高級副總裁Jeff Clarke等等。


今天,就來看看非常重視體驗式學習和實踐的美國東北大學,強勢學科之一的體驗設計是什麼樣的。


一. 東北大學的交互體驗設計是「體驗式」的


東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官網寫著「Weare curious, critical and confident thinkers, unafraid to mash up traditionaldisciplines into new majors, careers and areas of study」 希望鼓勵同學們大膽探索、勇於挑戰、嘗試、創新。


在東北大學,體驗設計課程採用研究驅動的設計思維來對學生進行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的培養,專注於當今重要的全球挑戰。例如,在醫療保健方面,體驗設計師在產品中加入其它領域的技術,信息系統或物理空間的設計等。


針對互動設計的體驗方向,東北大學的體驗設計有MSc和MFA兩個學位可供大家選擇,這兩個學位都是位於波士頓校區且學期為兩年,課程大致相同。兩種學位課程各有側重點,MFA比較注重學術研究,而MSc比較注重實踐。



在課程的編排上,MFA比MSc多了一個Thesis,這個名為Synthesis的studio課程主要是通過與同學、導師、以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的討論交流通過Presentation、Seminar以及Writing的形式(也就是論文)去幫助學生進行新興研究以及批判性實踐。


除此之外,MFA以及MSc的必修課程大致相同。其中Design System的課程幫助學生開拓思路,了解互動設計更多的可能性;而Design For Behavior And Experience的課程幫助學生通過科學的手段了解、挖掘、以及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從而通過改變互動的形式提高用戶體驗。


兩個專題studio的課程主要是通過一個實際的項目讓同學們將學到的理論性的內容付諸實踐,其研究方向都是以用戶為中心出發,去深入了解用戶群體,挖掘設計機會。

MFA必修課程中還有一門Prototype是MSc不用修的,不過感興趣的同學是可以進行選修,課程中包括對一些機械的操作比如:Laser Cutting、3D Printing、CNC Machining、Electronics Prototyping、AR以及一些快速的原型製作。由此可見,學校還是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動手能力,需要同學們將設計實體化而並非僅僅停留在建模渲染效果圖中。


在選修課的安排上主要有從統計學以及信息的有效傳遞出發,幫助同學們學習分析大量的數據並進行可視化的課程。

整個Experience Design的課程通過調研、分析以及技術的手段去深度了解以及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以及需求,學生們需要與建築、商業、工程、通信、計算機科學、醫療、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其他專業的同學進行跨專業的交流與合作。

二. 全美最能提供實習的大學


在普林斯頓評論發布的最佳實習大學(Best Schools for Internships)和最佳實習/就業服務(Best Internships/Careers Services)排名中,東北大學連續多年排名全美第1位。在2020年U.S. News校企合作/實習(Coops/Interships)排名中,東北大學同樣位列美國第1位


這是源於東北大學在就業實踐上的獨特形式,最出名的便是帶薪實習項目(CO-OP),還經常會搞各種創業競賽、實習項目等。



2016年開設了一個Semester in Silicon Valley項目,學生可以深入到矽谷內部感受創業精神和文化,頂級公司的CEO還會來擔任客座教授分享創業或管理經驗。


在體驗設計的課程中,還加入了「體驗式」學習,將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領域裡可應用於行業的實際技能。比如提供相關領域的全日制帶薪工作機會,3-6個月不等;加入案例研究,將實踐放到課堂,發現實際問題並解決;以及學生可以和學校的研究中心教員合作解決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等全球緊迫問題。



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背景,還為企業節省了培養新人的時間和精力,更容易受到行業的歡迎,從去年東北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的數據中能看到,畢業6年的平均年薪高達6.4萬美金,同時94%的畢業生都表示在專業領域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東北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


三. 作品集如何準備


我們已經對東北大學體驗設計碩士課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學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去準備作品集的項目。

鑒於東北大學非常強調探索互動的可能性以及與不同專業的協作,所以我們作品集項目的產出可以更加多樣化,這也非常符合互動設計學科的特性:同學們可以嘗試進行空間設計、產品設計、系統設計等等。

以今年獲得東北大學experience design免面試offer的Z同學作品集為例,她的5個項目跨度非常大,從對傳統文化的再設計到落地性項目再到關注社會問題、全球性問題等等,多角度展現了自己的包容性和多維度思維,讓考官看到了他的潛力和可培養的未來價值。


第一個項目是針對故宮遊覽體驗的APP設計,這個項目相對而言具備中國特色,通過科技的手段讓用戶去體驗傳統文化。

Z同學作品集

第二個項目是針對無人駕駛趨勢下的控制系統設計,這個項目是基於無人駕駛的發展趨勢,討論人與機器之間如何加強溝通,讓用戶能夠更加信任科技,從而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Z同學作品集

第三個項目是針對未來食品做的系統設計,人造肉的話題在近兩年被重點關注。在去年,上海首批以人造肉為原材料的鮮肉月餅問世,在這一現象的基礎上去設想未來食品的加工生產培育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

Z同學作品集

第四個項目是針對無現金時代的弊端做的產品+APP的設計,新的技術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同樣帶來了困擾,科技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這個項目就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去解決科技為人們所帶來的的問題。

Z同學作品集

第五個項目則是針對城市化現象,討論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的Synthetic design,這一主題符合現在歐美院校對於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同時Synthetic design又有心且不經意間貼合experience design的studio研究課程。

Z同學作品集

可以看出,能成功打動考官的作品集包羅萬象,從實際社會和生活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它。歐美的院校相對而言都非常關註解決一些「Urgent Problem」,所以在前期發現問題的階段就需要同學們多去關注一些社會性的問題以及一些熱點的話題。


在這裡,康石石也要提醒同學們,在創作過程階段,對於調研不僅僅停留在百度、知乎、公眾號等,還是要多查閱書籍以及學術型文章,把自己置身環境中,親自體驗。比如Z同學在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時,就閱讀了DonaldA. Norman的《設計心理學4.未來設計》,這本書就是大量引用無人駕駛為例,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人與機器之間如何交流與協作。


就如史蒂夫·喬布斯所說:"The broader one's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the better design we will have." 好的設計來源於對體驗的理解,越是深入全面,越是能長久的為人所用。


總體來說,好的產品脫離不開優秀的交互體驗設計,而東北大學的體驗式教學和對交互的實踐性對於想要腳踏實地做一名設計師的同學而言,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廣泛又豐富的就業資源和龐大的校友圈都能讓你獲得最直觀的回報。


更多藝術留學名校或作品集創作問題,可以私信向康石石提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