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煩惱;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歡樂。——吳嗒嗒
戰國時期,在吳國和楚國的邊境上,有兩座小縣城,卑梁和鍾離。
這兩個縣城緊密相連,城裡的百姓都以種桑養蠶為生。
巧合的是,有一棵桑樹恰好就長在兩國的中間。
有一天,楚國的一個小女孩兒和吳國的一名女子同時發現了這棵桑樹。
兩個人都認為這棵樹是自己先發現的,是屬於自己的,誰也不肯不讓步,結果就打了起來。
楚國的小女孩兒打輸了,哭哭啼啼的回家告訴了家人,家中長輩一聽便火冒三丈,拿著武器就跑到吳國的地盤去報仇,把吳國人打的七零八落的,甚至是整個家族都給滅掉了。
吳國卑梁的最高長官在得知自己的人民被楚國人殺了之後,頓時怒火中燒,駕著戰車就衝到楚國的地盤,不僅將小女孩兒的家人殺了個乾乾淨淨,還將整個鐘離縣城都給占領了。
楚王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決定以牙還牙,怒而發兵,親自率領部隊,掃蕩了卑梁城。
吳王自然也不是省油燈,聽聞卑梁縣淪陷,立即派兵攻打楚國,本是兩個邊城兩個小民之間的口角之戰,就因為都不肯讓步,最後升級為吳楚兩個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
結果導致吳國滅亡,楚國衰弱。
如果當初雙方都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包容,事情將不會導致這樣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就像歷史上一個名留千史的典故。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
有一天,張英收到一封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看完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信後,立即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原本彼此爭論不休的兩家人,因此化干戈為玉帛,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讓這件事流傳至今,成為美談。
很多時候,爭吵是因為彼此都斤斤計較,不懂得寬容,最後只能是兩敗俱傷,任何爭執,都沒有真正的贏家,何不彼此各退一步,忍讓一點,很多事情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像我們常說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在世,少一點兒計較,多一點兒寬容,日子就會過得順暢的多。
主持人金星說:你越包容,你自己的生活越好過,你越計較,自己的生活空間就會越小。
我對這句話深表贊同。
生活中,很多的苦惱,往往是來源於自己的太過計較,不懂得包容。
前段時間,一個剛結婚不久的朋友,忽然來我家借住。
原來,她和老公吵架了,然而吵架的理由說起來很可笑,只是因為她和老公約定下班後,在一家餐廳吃飯,結果她老公因為臨時有點事要處理遲到了,她便覺得對方是不在乎她了。
覺得把她娶回家就開始變了,不懂得珍惜了。
她老公反覆解釋和道歉,她還是不肯原諒,拖著行李,跑到我家來了。
連續幾天她都是氣鼓鼓的,為此上班還犯了錯誤,差點兒被批評。
作家羅蘭說:一個快樂的人不是由於他擁有的多,而是由於他計較的少,太過計較得失的人,就會常常覺得自己被虧待。
當一個人總覺得自己被虧待的時候,他是不會快樂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當真有心去計較,就會沒完沒了。
就像古人說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何不把心放開一點,放大一點,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一點兒,才能活的更加舒坦和幸福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