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數月,眼睛、皮膚發黃,尿液像濃茶……醫生抽絲剝繭尋找「真兇」

2023-09-15     39深呼吸

原標題:持續數月,眼睛、皮膚發黃,尿液像濃茶……醫生抽絲剝繭尋找「真兇」

作者|葉芳

編輯|廖穎瑤

肝功能異常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不明原因肝功能異常,是醫生常常面臨的考驗。

52歲的張英慧,由丈夫陪同從外地過來就診。王凌雲教授一抬頭就看到了她一張憔悴的面容,眼睛、皮膚發黃,拉開凳子示意她坐下。

英慧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B肝感染導致的肝損傷,做了抗B肝病毒、護肝等治療,但沒有好轉,輾轉多家醫院均未能明確病因。

經過問診王凌雲還了解到,她拉尿的顏色就像浸泡了很久的濃茶一樣,曾自行服用中藥,治療期間不慎感染新冠病毒。

尿液呈濃茶樣。/ 123rf

這不是看一次門診就能找到答案的,將張英慧收入住院,詳細的檢查結果提示病情比想像中更複雜。

此後在張英慧住院的一個多星期時間裡,王凌雲帶著團隊像偵探破案一樣,一步步抽絲剝繭,查清了肝功能異常背後的真相。

01

為什麼肝功能指標居高不下?

張英慧一向重視身體健康,保養得當,一點也看不出她已經五十多歲。平時喜歡看健康保健內容,學到了不少養生知識。

這天,她突然感到胸悶不舒服,懷疑自己患上了「冠心病」,畢竟一把年紀,動脈血管多少都會硬化,開始自行服用「中藥」進行調理,藥方含丹參、三七等常見的心腦血管藥材。

堅持喝了三個月的中藥,張英慧的胸悶情況不但沒有明顯改善,反而逐漸出現胃口差、容易疲勞的症狀。

在當地就診,醫生安排了張英慧進行抽血檢查,報告結果顯示,谷丙轉氨酶(ALT)指標達640U/L,穀草轉氨酶(AST)達582U/L,較正常值升高10多倍,這說明肝功能異常。通俗來講,肝功能異常就是肝臟不能正常工作,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

隨後的住院檢查結果顯示,B肝表面抗原呈陽性、B肝DNA定量升高。

B肝病毒模型。/ 站酷海洛

由此初步判斷,張英慧的病可能是由B肝感染導致的肝損傷,當地醫生予以抗B肝病毒、護肝等治療。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此期間,張英慧不慎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現發熱、咽部不適等症狀。對症用藥治療後,她的發熱等症狀有所好轉,但肝功能指標一直居高不下,還眼睛、皮膚逐漸發黃,尿液顏色像濃茶一樣。

02

在大森林裡尋找「線索」

已針對B肝開展了治療,為何沒有好轉?

王凌雲在門診診療一時找不到答案,決定將張英慧收入院並馬上給安排了詳細檢查,有了驚人的發現:

張英慧不僅轉氨酶、膽紅素升高,而且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均減少,彩超提示有雙側胸腔、腹盆腔積液,上腹部MR提示患者存在肝硬化、脾大……

這麼多的異常指標,提示她的情況更加複雜了。

肝臟對人體非常重要,參與體內蛋白質、脂質、糖類等代謝,而且能夠將體內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的物質。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及實質性器官,同時也是新陳代謝最活躍的器官。/ 站酷海洛

近年來,肝功能異常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有數據顯示,在消化科住院部,肝功能異常發生率大約為30%左右,門診診療過程中肝功能異常的發生率大約在15%。2023年上半年,廣州南沙區黃閣社區衛生中心對4484名老年人體檢發現,肝功能異常率達到13.31%。

王凌雲說,肝損傷的診治就像走在一片大森林裡,臨床上遇到肝損傷的病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迷路。俗稱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病」等,都有可能是造成肝損傷的幕後元兇,多種因素可能重疊存在。

消化內科開展科內討論。/ 醫院供圖

這個病例值得也應該進行全科室討論,醫生們捋出張英慧的三大特點:

  • 一是既往有B肝感染的基礎,近期服用中藥後出現轉氨酶升高;
  • 二是新冠感染後出現黃疸、三系(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減少、多漿膜腔積液;
  • 三是白蛋白水平雖低但不足以解釋患者的多漿膜腔積液情況。

根據上述結果,醫生為張英慧完善腹腔穿刺抽液、胃鏡、門靜脈彩超、風濕免疫等相關檢查,尋找更多「破案」線索。

03

甄別「三元兇」解開謎團

胃鏡顯示患者沒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腔穿刺液提示為滲出液,門靜脈通暢,抗核抗體陽性,結合珠蛋白、補體低,Coombs實驗弱陽性……

「患者很可能是存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了肝功能損傷。」張英慧的檢查結果一出來,很快迎來了第二場科內討論,這次達成了相對較一致的意見。

但仍然缺乏足夠的證據。王凌雲再次對張英慧進行詳細問診、回顧既往的檢查,她早在2021年的抽血檢查就有白細胞減少情況,這個新發現引起了王凌雲的注意。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可細分為7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和比例,可以判斷是感染性疾病或是非感染性疾病。

白細胞攻擊病毒。/ 視覺中國

此時,非常必要申請MDT多學科會診,由消化內科、風濕內科、血液內科組成。風濕內科鄭東輝教授看過張英慧和詳細資料後,給出了專業的判斷:「患者除了有B肝感染,其很可能本身就有自身免疫病的情況,某些中藥可以誘發自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再加上新冠感染的打擊,種種因素疊加起來讓患者出現肝功能明顯受損。」

隨後,王凌雲聯合張世能教授、莊燕妍教授對病例展開了進一步討論。三位專家一致認同患者張英慧是B肝病毒感染、藥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同導致的肝功能損傷。

謎團就此解開。針對張英慧的肝功能異常,王凌雲決定加入激素治療。根據新治療方案,先繼續積極抗B肝病毒治療,待B肝病毒DNA定量降至正常水平以後,再用上激素。對因下藥,張英慧的肝功能一天比一天好轉,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標明顯回升,腹盆腔積液明顯減少。

出院後,張英慧來到門診複診,各項指標平穩改善。/ 醫院供圖

(註:文中張英慧為化名)

專家解析

王凌雲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肝功能受損是各個消化內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其病因相當複雜,很多疑難病例,往往需要臨床醫生要有抽絲剝繭的精神,詳細問診,刨根問底,將情況綜合起來,抓住疾病的「蛛絲馬跡」(病情有矛盾、解釋不清的地方),才能順利「破案」

風濕免疫疾病相關的肝損傷並不少見,尤其需要引起消化內科醫生的重視。臨床上遇到反覆肝功能受損的病例,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有可能是與風濕免疫疾病相關,醫生需要尤其關注。而當自身出現乏力、尿黃等症狀時,切勿自行用藥,應及時就醫檢查。

(通訊員:黃睿、於霆峰)

39深呼吸「患燈片」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得病、求醫的經歷需要講述,可以將其寫成文字發給我們,如能刊發我們將付予稿酬。如有相關患者故事線索提供,也請留言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聯繫我們。

RECOMM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fad66d9133434c2cc29c052b9b27b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