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甘肅挖出17塊石板,30年後專家悔恨交加:我們犯下大錯

2023-06-16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82年甘肅挖出17塊石板,30年後專家悔恨交加:我們犯下大錯

《左傳》有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現代社會考古發掘的進程當中,專家們曾挖出了許多珍貴的文物,而對於整個現代中國的歷史研究來說,這些文物的存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通過文物的出土,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加真實的中國古代歷史,而正因如此,關於文物保護的事業,才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高度認可。

雖然說考古專家們都是十分專業的存在,但是,在我國考古事業發展的進程當中,卻出現過很多意外的事件。在三十八年前,甘肅地區曾挖出了十七塊石板,而直至三十年後,這些石板的真實背景才得到了確定。在了解過石板的真實來歷之後,專家們也感到悔恨交加,並表示自己曾犯下了巨大的錯誤。那麼,這些石板究竟是何來歷?它們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呢?

在1982年的時候,甘肅地區曾發掘出了一個特殊的古墓。當時,甘肅地區正在修建水利工程,而在無意之間,施工隊員們也發現了許多與現代社會中有著很大區別的青磚。憑藉著之前的經驗,這些工人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便將情報上報給了文物部門。考古專家們來到此地之後,也對這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而在經過一番清理之後,由於沒有什麼重要的發現,於是專家們也認為這一古墓應該就是一座普通的隋唐古墓。

在對這一古墓進行清理的時候,專家們發現了十七塊十分特殊的石板,由於在那個年代當中,像石板這種特殊的文物還從未有過發掘的經驗,所以在專家們看來,這些石板也很有可能只是建造墓穴的建築材料,並沒有什麼稀奇之處。就這樣,這些石板在被發掘出來之後,就被存放在了博物館的倉庫內。

在2002年的時候,我國的考古專家們在山西等地區相繼發現了許多與之前的石屏相似的壁畫,從壁畫中了解到這是一個部落的生活起居。雖然說距離甘肅古墓石板出土已經過去了三十年的時間,但為了能夠更進一步地探尋該部落的歷史,專家們也決定重啟對這十七塊石板的考古研究。經過研究與古籍上的記載,專家們也認為這一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不是漢族人,而是一個叫做粟特人的種族。

在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上,粟特人本生活在中亞地區,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中原逐漸變得發達之後,這一種族的人也由通往西域的道路,來到了我國甘肅一帶定居。雖然說他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但在來到中國之後,他們也逐漸適應了當地的環境,並遵從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葬禮風俗。

由於在這麼多年當中,這些石板始終沒能得到妥善的保護,所以,這些石板的表面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時至今日,關於石板的研究已受到了許多阻礙,而面對這這樣的結局,專家們也感到懊悔不已。如果說在當初剛剛把石板發掘出來的時候,就能夠對其進行很好的保護的話,那麼,我們也能夠對粟特人的歷史發展資料,有著更加精準的把握。

由於該石屏對於粟特人的考古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因此也是一個國寶級文物的存在。現如今,有關專家也在努力對這些石板進行精準的修復,但相比於之前完整的石板狀態來說,如今的修復也只能是亡羊補牢。但從僅有的歷史資料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在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過程當中,粟特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不是他們的到來,或許中國與西域之間的交往之路也不會就此打通。

結語

在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進行了解之後,我們也可以發現,人們都是在吸取錯誤的過程中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的,如果說我們始終沒有遇到發展中的問題與錯誤,那麼,我國的發展水平也將會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

對於中國的歷史研究事業來說,這些石板遭遇到的破壞顯然是一種巨大的阻礙,但在有了這次的經驗之後,相信專家們也將更加注重對文物的保護。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像這樣的文物風化事件,也將逐漸消失於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進程當中。

參考資料:《國寶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caaba409f78854485c3f0c6195cd1ce.html